理论教育 国外产业集群跨境转移的成功实践

国外产业集群跨境转移的成功实践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境投资可以分为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前者主要指在境外地区设立单个企业或者工厂;后者则是整个产业集群的集体式落户境外,例如,江苏昆山市的台资自行车与笔记本加工制造产业集群。

国外产业集群跨境转移的成功实践

跨境投资可以分为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前者主要指在境外地区设立单个企业或者工厂;后者则是整个产业集群的集体式落户境外,例如,江苏昆山市的台资自行车与笔记本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式的资本跨境输出又被称为“集群投资(Clustering Investment)。之所以会出现集群投资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集群中已经成型或者成熟的产品关联、技术联系与分工关系能够保证群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维持竞争优势;一旦离开这个上下游配套和协作网络,单个企业不再具备核心竞争力。集群式投资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整体性”、“网络性”和“雁群效应”。可以说,集群式跨境投资对应于一国“走出去”的3.0阶段——产业“走出去”——1.0和2.0阶段分别是产品和企业“走出去”。

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特征——集群化。企业集群国际间转移的典型现象发生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东亚。在东亚的产业转移浪潮中,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是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升级的两个有代表意义的典型。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都经过了从个体式输出到集群式输出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东亚国家,20世纪中后期随着日本、中国台湾等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本土要素成本上升、市场饱和、产业升级需求加剧,曾经出现大规模企业集群式“出海”的浪潮,传统优势产业的输出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笼换鸟,有力带动了本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www.daowen.com)

以日本为例,由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通过对外投资转移到东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日本一些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时,呈现出了“一窝蜂”的特征,其实质就是企业的集群化国际间转移。这些投资企业共同承担海外经营的附加成本,共享贸易公司、银行及政府所提供的便利,从而形成集群“内部化”优势,使日本的制造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竞争力[11]

台湾地区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80年代以后,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至大陆地区,使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产业升级速度加快。从20世纪80代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变为机电加工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又转变为IT产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连上两个台阶。台湾地区经济也因此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和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台湾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向东莞及昆山的迁移呈现出集群式转移的特点,许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都聚集在一起,形成“抱团打天下”的局面[12]。在高科技龙头企业“群聚效应”的影响下,台商投资大陆已出现“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势头。由于原材料供应、资金、人才、市场本地化,导致地方根植性较强,不但不会对岛内企业集群造成“伤害”,还会为岛内企业集群腾出发展的空间,吸收更多的资源,并通过岛内与大陆两个集群的互动实现集群的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