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境外园区的现实需求迫切
一是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园区将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力。跨境园区的发展将打通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构筑资源及要素自由流通的双向通道:一方面,跨境园区将成为中国大规模、集群式输出优势产能的前沿阵地,深化乃至重铸国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跨境园区将成为中国引入海外先进技术、产业及人才的码头,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拓展新空间,为新常态下“稳增长、降风险”提供基础保障。这将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中国依托国际市场开辟劳动和资源“新红利”的切实途径。“一带一路”沿线与世界其他区域相比,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园区出海”的首选,是因为大多数沿线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对来自中国的产能承接需求较大,政府政策对已出口为导向的制造加工业具有较强偏好;此外,这些国家本身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基础和技术禀赋,加之双边产业的互补程度较高,因而易于在共同开发产业园区上达成共识。
二是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园区已成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与国际地位的攀升均得益于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而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发展更是进一步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和复苏乏力大背景下逆势上扬的根本保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扩大开放领域、深化开放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正面临内外挑战及压力:内部环境方面,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针对深层次体制障碍的攻坚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凤凰涅槃的决心”,也需要来自国际高标准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冲击式倒逼;外部环境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正试图谋划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格局,通过构造新的双边及区域贸易投资协定对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影响力进行削弱和排挤。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掣肘下,探索对外开放的新模式,构建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对外经济关系,是坚定践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所面临的艰巨使命。而通过产业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的产业关联与市场融通,正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突破点。
2.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园区合作有天然条件优势
一是地缘相近。“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与中国直接相邻或接壤,可直接建设边境经贸合作区或经济合作走廊;部分国家虽并不与中国直接接壤,但大多通过便利的铁路或海路通道相连,即使像埃塞俄比亚这样遥远的非洲国家,也已经开通了与中国的直航航班。这样,便解决了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的交通物流成本问题。(www.daowen.com)
二是产业互补。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和耦合性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较强的合作基础。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产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主导及优势产业各有侧重,为中国梯度式产业转移及产能输出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案。如俄蒙和中亚区域国家,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农业条件,为中国资源开发加工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些国家由于加工制造水平所限和人力资源缺乏,也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产业资源和技术加快发展:如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产品加工需要更大的产能,产品输出也需要更大的市场,而中国作为加工制造大国和人口大国则具备了其所需,由此形成了产业的契合性与合作潜力[15]。
三是沿线国合作意愿迫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合作,同样符合沿线国家的自身利益。近年来,积极参与各类区域一体化运动已经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提升自身国际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泰国东部经济走廊”;非洲地区的“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中亚及东北亚地区的“中亚国家联盟”“俄白哈关税同盟”等。以上区域一体化现象表明,绝大多数发展中及不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在国际经贸竞争中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进而对更大范围的跨国市场沟通产生了较高诉求。相较于上文提及的传统区域合作协议或框架,“一带一路”的特殊吸引力体现在:首先,它是由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所倡议,同为发展中国家,加之中国在国际经贸和外交关系中一贯秉承的互利友好原则,因而更容易在利益和目标上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第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贸易国,由其倡导的区域化合作不仅在国际社会更具影响力,而且对参与国的潜在利得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证;第三,“一带一路”突破了大洲等地理空间的局限,为参与国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是合作基础具备。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世界经济疲软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将大力推动资本和企业“走出去”,作为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协议投资额与实际投资额连续几年持续增长。这其中境外园区发展势头也正劲,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企业的境外园区都在不断发展,如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园区、海信、海尔等境外工业园相继进入平稳运行期,中启海外公司在柬埔寨保税港区的产业园和太平洋国际在印尼的橡胶工业园等企业园区也在热建之中,等等。这些园区将企业的“个体智慧”连点成面,为“一带一路”境外园区建设做出了示范,奠定了基础[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