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白花式共存,色彩并重

黄白花式共存,色彩并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慈溪酒厂的产品是黄酒和白酒两种,起先是黄酒产量多于白酒,后来是黄酒与白酒平分秋色,最后是白酒产量多于黄酒。宁波大曲成功后,慈溪酒厂又研发了系列配套酒:“斩头去尾”而得口味醇香的“宁波特液”和酒度较低、价格便宜的“宁波二曲”。所谓“斩头去尾”是当蒸馏的白酒外流时,把开头和结尾时流出的部分剔除重做。如1957春酿、秋酿黄酒各变质50吨和80吨;1972年11月有白酒原料“岗念头”报废125000多斤,等等。

黄白花式共存,色彩并重

慈溪酒厂的产品是黄酒白酒两种,起先是黄酒产量多于白酒,后来是黄酒与白酒平分秋色,最后是白酒产量多于黄酒。但多年来品种单一而陈旧,黄酒还是老黄酒,白酒还是老白酒;而且质量一般,黄酒又逊于“天元黄酒”;口味上又缺少特色,致使酒的产量长期不能突破。为了弥补生产的不足,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还生产过醉麸。

醉麸就是用酒、醉料腌制发酵过的烤麸。而烤麸也称霉麸,是面粉中分离出淀粉后的小麦蛋白质(俗称面筋)经发酵蒸煮后而成的。醉麸色泽黄亮,酯香浓郁,入口鲜美,咀嚼有韧性,是一种佐餐的佳品;其口味又咸又鲜,也可作为调料

但是醉麸的消费量哪能与酒类比!我想如果慈溪酒厂在旁门左道上继续做文章,就入了穷途末路,就不会有后来的宁波大曲。但是一个有着二百号员工的厂,要生存、要“开交”,这个权宜之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0世纪80年代初,副厂长徐加宝(左)和胡月康师傅商讨多品种开发事宜

宁波大曲窑藏3年以上才能装瓶,图为装瓶车间

20世纪80年代初,慈溪酒厂毅然停止了醉麸的生产,开始在研制新酒上下功夫。他们先后开发了善酿酒、香雪酒(青春常在酒)、皇浆酒、果酒、荆江刺白酒等。善酿酒是用糯米酿成,酿制时不加水而加黄酒,口味较甜;香雪酒就是在黄酒的基础上加白酒;皇浆酒就是与蜂皇浆合成的酒;荆江刺是一种野果。“灵感总是光顾苦苦追求的人”,无疑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索,最终成就了好酒。

这些花色的酒虽然都没有成名甚至失败了,但它恰如给饥饿人垫底的第一、第二个馒头,宁波大曲是让人感到饱意的第三个馒头,我们不应把吃饱肚子只归功于第三个馒头。(www.daowen.com)

宁波大曲成功后,慈溪酒厂又研发了系列配套酒:“斩头去尾”而得口味醇香的“宁波特液”和酒度较低、价格便宜的“宁波二曲”。所谓“斩头去尾”是当蒸馏的白酒外流时,把开头和结尾时流出的部分剔除重做。因为开头部分的酒甲醇含量高、“味太猛”,酒度超过70度,而结尾部分的酒味淡、杂醇油多,酒度仅20度。宁波特液的酒度是38度,适宜“贪杯”的人多喝。所谓“二曲”,是利用大曲酿制后残余的淀粉再次发酵酿制所得,它既能充分利用原料,又能满足较低档的消费。

写到此,让我想起我国一著名经济学家对我说的一句话——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就是能把产品做好、做强而门类又相对单一的企业。

这里我们也不要忘记在经济困难、粮食困难时期,为满足百姓需求,酒厂竭其所能开发的“花色酒”,如:以“红刺根”、橡子(是栎树的果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岗念头”为原料的野果酒,以“番薯干”为原料的薯干酒,等等。想必现在上了年纪的“酒人”,还能回忆起这段“皱着眉头喝酒”的经历。

禹皇山和南厂区的一角

宁波大曲生产车间

酿造是一门古老的工艺,而现代酿酒既要懂科学,又要凭经验;酿酒又属于食品业,关乎百姓安全,人的嗅觉和味觉对酒的品质又十分敏感,逃不过老百姓对它的检验;哪怕在不经意的环节上疏忽也会导致全部走味变质。如1957春酿、秋酿黄酒各变质50吨和80吨;1972年11月有白酒原料“岗念头”报废125000多斤,等等。尽管有失误,但他们始终没有停止对主打产品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