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5”会议之后,中冶集团成立了海外工程管理部。在2013年海外市场推进会上,国文清对中冶集团海外业务作出定位:海外业务是中冶主营业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业务最大的新增长点,要在控制好风险,提高经营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扩大规模,形成新优势新亮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冶集团认识到:这是推动中冶新一轮发展的新机遇,将给中冶提供很多发展机会,要瞄准“一带一路”布局谋篇,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本土化管理,推动海外业务集团化、区域化、属地化发展。
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冶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的指示要求,不断从集团层面强化海外战略部署,顺势而为,借势发力,多管齐下,全面出击,加快“走出去”步伐,使海外业务成为中冶的新优势、新支撑、新亮点。2014年中冶突出强化国际化经营战略,努力破解海外发展困境;2015年提出牢牢把握海外发展大机遇、实现海外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再到2018年、2019年海外市场专题会上,提出要按照“海外优先”的原则加大支持投入力度,争分夺秒迅速掀起海外市场开发新高潮;扎实落实“海外优先”战略、奋起直追“走出去”。
为适应新形势下海外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冶集团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防控好风险,提升国际化水平,真正做到合作共赢。中冶集团着力构建国际化经营的立体营销体系,打造海外业务蓬勃发展的强有力运作平台,构建了平台公司、驻外机构、子企业各司其职的“三位一体”市场开发体系,形成平台公司负责营销与商务、各子企业依靠“技术实力+项目管理”优势负责项目运营、驻外机构扎根区域市场与子企业共同开发的营销体系。中冶集团还积极寻求合适机会,探索通过兼并收购方式,加强与目标市场优质资源的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当地市场。面对“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中冶集团围绕重点市场和重点项目,协同整合各方面资源,在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新模式,各施所长,抱团作战,联合出海。为加强海外风险管控,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海外项目风险决策审查委员会,以管控海外风险。同时,对在手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依据风险程度对预盈项目、预亏项目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举措,加快资金周转,既要追求项目的高效益,更要追求项目的高效率。
经过不懈努力,2013—2019年7年平均海外合同占比为7.86%,平均海外营业收入占比6.6%,比之前有了较大提高。截至2021年3月中旬,中冶集团各级子企业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61个境外机构,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有98个驻外机构。目前,中冶集团海外在建工程项目326个、海外运营矿山3座,分布在5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人员总数27821人(中方人员总数7494人,外籍人员总数20327人)。其中,中冶员工8710人(中国籍员工2742人,外籍员工5968人),协作单位人员19111人(中国籍人员4752人,外籍人员14359人);境外人员主要集中在印尼、越南、柬埔寨、科威特、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沙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www.daowen.com)
从市场布局来看,在冶金建设领域,中冶集团深入扫描全球冶金工业,对全球冶金市场增长点和全球前50家钢铁客户进行深度分析,摸清摸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项目需求,形成海外钢铁项目数据库,提前锁定目标,套牢压实责任,精准对接,从被动式营销向主动式营销转变,将分散的信息系统化,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产能的重大工程项目一个都不能丢。各子企业则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客户发力,在紧跟国内钢铁客户“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海外战略客户的拓展上。
目前,中冶集团冶金建设主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及独联体市场,已承建了多个具代表性的综合钢铁项目,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中冶集团依托冶金工程技术“国家队”的实力,正努力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走向海外的“引领者”、钢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主导者”,不断扩大中央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
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冶集团主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南亚及非洲市场,其中在某些国家具有市场引领地位,例如在科威特建筑市场,中冶集团是央企在建合同最多的公司;在斯里兰卡,承接了多个高速公路项目,包括科伦坡机场高速公路、外环路等,是承担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最多的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中冶是在建高层建筑项目数量最多的中资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