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五年来,中冶集团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融入五矿科技创新体系,并对科技工作的重点管控事项进行了梳理和明确,进一步提升中冶集团科技管理水平。而中冶集团在国家科技奖、有效专利及中国专利奖、科技平台、国际标准等主要科技指标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大大提升了五矿集团在中央企业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影响力,为集团“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依托国家、集团、子企业的2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等各级平台,中冶集团紧紧围绕钢铁冶金工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的迫切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由中冶焦耐牵头完成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中冶集团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集团赢得重大荣誉,表明集团科技创新与成果总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充分体现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独占鳌头的技术领先水平。2016年以来,集团共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6项,中冶集团获奖数量及等级均位居央企前列;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70项,其中特等奖1项,这也是集团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冶金科技奖特等奖,获得一等奖19项;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一等奖15项。2018年,“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在国家科技部社会力量设奖第三方机构评价考核中,在“材料、能源、环境资源类分组”中位列第2位,在全部参评的103家社会力量设奖中位列第12位,排名大幅领先于同行相关社会力量设奖。
二是有效专利数连续多年位居央企前列,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重组五年来,集团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和累计有效专利数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专利持有量在央企仍然保持比较优势。截至2020年12月底,集团累计有效专利超过33000件;2015—2017年,集团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此外,重组以来,中冶集团还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2项、优秀奖49项。2018年,中冶集团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目前,集团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已增至16家。
三是获批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科技平台数量继续位居央企前列。重组五年来,集团积极支持、引导子企业,特别是施工类企业结合特长业务申报国家级科技平台,力争在基本建设和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组以来,集团共有7个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集团还获批承担了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化、有色金属)。至此,中冶集团拥有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跃升至26个,继续位居中央企业前列。此外,重组以来集团还获批了多个专项中心。这些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中冶集团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利于提升集团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并为集团“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平台。(www.daowen.com)
四是成为国家第一批6家国际标准化创新基地之一,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位居央企前列。当前,国际标准越来越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18年3月,由中冶集团作为承担单位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化)”获批筹建(2020年9月已通过验收),中冶集团成为国家第一批国际标准化创新基地(全国共6家),这也是首次以集团名义获批的国家级科技平台,表明中冶集团推动中国冶金技术、标准及装备走出去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的充分肯定,创新基地的建设将为中冶集团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和推动国际钢铁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平台。2017年,中国恩菲获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固体回收燃料技术委员会(ISO/TC300)国内技术对口单位;2019年4月,中国恩菲又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色金属),中冶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筹建两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企业。重组以来,集团共计发布国际标准16项,荣获2018年“IEC1906奖”1项,获得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一等奖2项,(个人奖)突出贡献奖1项。这是近年来中冶集团积极落实国际标准化战略取得的积极成效,大大提升了集团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此外,重组以来,集团还获批发布主编的国家标准106项,这将进一步巩固集团在冶金建设、基本建设和新兴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规则主导权。
五是获批牵头承担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2020年,中冶集团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计获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并获得数亿元国拨专项经费支持。通过牵头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大大提升了集团在国家和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集团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和新兴产业领跑者的地位。
六是积极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升级版。重组以来,中冶集团积极推进落实加速培育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相关工作部署:(一)“自上而下”地组织科研立项,突出集团科研立项战略引领作用,分批组织召开科技创新专题座谈会,召集集团内行业专家、集团首席专家专题研讨重大研发项目方向、“卡脖子”环节及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梳理出八大部位、十九个业务单元的“卡脖子”环节,确定“高质量、高效、绿色化、智能化”为集团科研立项的重点方向;(三)召开中冶集团技术创新“2020计划”实施大会,发布了“烧结竖式冷却及污染物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等冶金建设国家队重大研发项目25项,以及“底吹炉”等核心技术产品;(四)积极启动“181计划”立项工作,首批启动工艺流程、绿色发展、智能制造领域核心关键技术32项,前沿关键技术5项;(五)组织评选了19名冶金建设国家队专业技术领域首席专家,并由集团首席专家牵头,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编制了冶金建设国家队十九个业务单元技术发展规划;(六)积极打造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体系建设升级版,根据专家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冶金建设国家队体系升级研究报告。(七)制定实施《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研发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加大对集团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
七是积极促进示范工程建设和BIM技术推广应用。重组以来,共完成中冶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136项,新批准立项253项。中冶建筑新技术示范工程是集团创新孵化模式的重要抓手,也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更是开展自主技术创新与攻关的重要环节,持续推动中冶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为中冶集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中冶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了中冶的品牌形象。同时,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不断推进BIM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集团BIM大赛,2016—2020年共评选出191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53项、二等奖74项、优秀奖64项。大赛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冶特色,生动地展示了BIM技术在智慧钢铁、节能环保、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冶集团的科技工作将再接再厉,继续推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集团发展战略,力争占领更多冶金建设、基本建设和新兴产业的技术制高点,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以技术引领再造企业新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