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冶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即使在2012年的困难时期,科技问题也同样受到重视。在国文清2012年的“9·5”会议讲话中可以看到,中冶集团的设计类企业各项指标均较好,中冶集团为设计类企业发展制定了目标和发展方向,“继续扩大规模,在高技术研发、核心能力打造、新兴市场拓展等方面扬长避短”。而对于依靠核心技术生产或者作为技术研发中试基地的制造企业,中冶集团则提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应突出技术成果转化”。此外,中冶集团还提出“要特别重视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等措施促进自身的科技创新。
2013年,中冶集团开始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在九大方面进行改革。其中,在综合业绩考核改革中,中冶集团将“科技创新”作为四个侧重点之一,在配套制度改革中提出要“重视科技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活力”。虽然这里的科技创新只是中冶集团众多改革中的一小部分,但同样说明了中冶集团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2014年,中冶集团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此以后日益成为中冶集团的核心任务。这一年,中冶集团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没有把冶金行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予以灵活运用,没有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占领制高点并持续攀升,并且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对此,中冶集团认识到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迅速破除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
2015年,中冶集团进一步提出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管理”,推动各子企业,特别是科研设计类子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推动集团形成科技创新的热潮。
2016年,中冶集团明确提出“始终坚定走技术领先型发展道路”,认识到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突出抓好核心技术升级、实用技术普及、高新技术创新;最关键的是做到“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营造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同时,科技创新必须跟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跟提高生产力、竞争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紧密结合,这样的科技创新对企业才有实际意义。
2017年,中冶集团进一步认识到高技术资源禀赋是中冶能够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中冶再造新优势赢得未来的决胜力量,进而明确提出“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的战略。中冶认为,任何竞争力优势都是暂时的,甚至是脆弱的。过去拥有并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并不等于永远拥有,企业更重要的是及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的体系化、高端化引领企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www.daowen.com)
2018年,中冶集团加速培育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提出“坚定核心技术引领,抢占未来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新目标。此时的中冶集团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特别是面对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阶段特征,中冶集团坚持找准方向,定神凝气、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稳扎稳打,真正落实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9年,中冶集团提出要“牢牢占据技术尖端、迈向产业链高端”“加速推进核心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的任务,提出要始终做冶金行业核心技术的引领者,要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在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的产品化上有新突破,深挖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要坚持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进入2020年,科技创新仍然是中冶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但面对当前的新形势,中冶集团认识到只有把科技创新的“软实力”有效转化为产业和市场竞争的“硬支撑”,才能引领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聚焦发展瓶颈,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须突出市场导向,有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完善开放格局,突出协同创新。
2021年,中冶集团提出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锻造新发展硬实力。一是要系统谋划好创新布局。要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变量”。二是要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坚决破除思想依赖、路径依赖,着力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继续支撑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是要着力完善协同创新机制。要进一步打破科研院所、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科技研发的“企业墙”,在多领域、多专业加强内部合作,形成创新链上优势互补、价值链上合理分配的协同高效发展格局。四是要大力营造创新生态氛围。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最大力度争取五矿双创基金、科创基金支持,积极参与“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