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国内外双循环来看,国有企业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勇当主力军,统筹好速度规模稳健与质量效益提升,统筹好国内产业链稳定和全球竞争力提升,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升级,加快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冶集团将在新的发展格局下,着力补短板锻长板,畅通聚合全产业链。
中冶集团认识到,要促进国内大循环,必须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推进企业从自循环向广泛融合利益相关方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大循环转化。要充分利用新中国五矿的全产业链优势,将五矿集团的矿石贸易、钢材贸易、物流资源、金融资源等与中冶的冶金工程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内部千亿市场优势,围绕钢铁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全方位、全功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无可替代的全产业链服务,打造绝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冶集团认识到,我国当前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为此,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聚焦“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走稳国际化步伐,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在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实现企业自身更好发展。要站在全球资源整合的层面,加强对不同市场同业者和关联方的研究,瞄准机会,采取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平台、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推动海外资源的整合,加快集团的国际化步伐。
第二,从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结合来看,目前部分钢铁企业设计院依托与母企业的紧密联系,从过去仅能参与其母企业内部、小型技改类业务开始向外部市场化、单体工程业务延伸,传统的产业链下游传统设备提供商向上游拓展,转型为颇具实力的制造服务提供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信息技术装备的渗入,领先于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好地结合起来,给中冶集团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这一情况,中冶集团要统筹安排创新链与产业链,大力推动两链的双向互动,推动企业产业链的现代化。(www.daowen.com)
首先,设计企业要专注于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模块能力,通过产业链的集成,完成、控制装备制造产品的生产,提高自身的竞争位势,成为产品链和价值链的“链主型企业”。要加强集团内子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互通成果有无,互相学习和促进;构建创新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体系内协同创新和共享链条。
其次,加强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再拔尖,占据产业链高端。要集中抓好重点技术攻关,始终做冶金行业核心技术的引领者。经过梳理,引领未来钢铁发展需攻克181项工艺或重大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工艺流程关键技术92项,绿色发展关键技术40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41项,应用基础研究8项。在工艺流程、绿色发展、智能制造领域,成立攻关课题小组,开展跨专业领域的联合攻关,夯实研发责任,到2023年完成工艺和装备设计,到2025年建成示范工程,具备市场化推广条件。同时,密切跟踪应用基础研究进展,到2025年,从工艺原理和实现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工业化试验奠定基础。
最后,要大力推动核心技术产品化、产业化。坚持市场化原则,从立项源头开始确保成果转化成功率。以集团的技术路线图为主线,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国企改革,以及集团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模拟法人等方式,激发企业创新和创业活力,多渠道推进重大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和首台套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