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冶集团:聚焦冶金建设主业展现实力

中冶集团:聚焦冶金建设主业展现实力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冶集团对冶金建设国家队从顶层设计到行动手册、考核体系进行全链条部署。各子公司按照中冶集团的统一策划和部署,按照“事业部运营模式”推进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落地,将优势资源集中于本身最具专业化优势的第一梯队。“国家队”建设以来,中冶集团八大部位、十九个业务单元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在冶金全流程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生产效果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中冶集团:聚焦冶金建设主业展现实力

中冶集团按照“聚焦主业、做强做优、适度多元、稳健发展”的总思路,剥离重组了影响企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三座大山”等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使资源更加集中于核心主业。出自对时代发展的深邃洞察和宏远擘画,在国家战略和市场规律的双轮驱动下,2015年12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宣布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实施战略重组,自此拉开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航母的大幕;2016年6月2日,重组大会在北京召开,两家世界500强央企重组整合迈出关键实质性一步。重组后的新中国五矿拥有更加突出的行业地位、更加合理的业务组合、更加突出的发展优势,对内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对外将展示强大的综合实力。中冶集团借力战略重组带来的崭新机遇,对冶金建设国家队从顶层设计到行动手册、考核体系进行全链条部署,确保冶金建设国家队能够落地做实、高效运转。

一是国家队体系整体呈现新面貌。

中冶集团对冶金建设国家队从顶层设计到行动手册、考核体系进行全链条部署。在钢铁冶金的八大部位19个业务单元形成了国家队的基本阵形,明确了组织架构体系、业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设计与施工共同发展体系、装备制造支撑发展体系、标准体系,建立了引领钢铁工程技术发展的技术研究院,制定了七大类80个小项的考核指标体系。

国家队建设的组织架构及体系

中冶集团站在产业的高端,系统、全面地审视了产业链全局,进行了打造国家队的顶层设计,在人才、研发、设计与施工、装备等领域开展了进一步的整合与优化,引导中冶集团形成一个能代表国家水平、有内生驱动力的有机体系。各子公司按照中冶集团的统一策划和部署,按照“事业部运营模式”推进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落地,将优势资源集中于本身最具专业化优势的第一梯队。

同时各子公司立足事业部架构,围绕高质量发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稳定核心人才队伍,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协调,向钢铁核心主业和冶金建设国家队的业务板块倾斜,发挥专家型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生产、研发、项目现场接受实践历练。经过六年发展,冶金建设国家队在人才队伍力量方面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具有工艺、公辅、设备、研发、项目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共计18790人。其中,设计领域4645人,包括工艺910人、公辅1670人、设备712人、研发523人、项目管理830人;施工领域14145人,包括土建及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5621人、机电专业技术人员3925人、炉窑专业技术人员787人、项目管理3812人。高素质人才稳步增长,较好满足了业务发展的需要,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以及实战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逐年增加。

2017—2019年国家队人员数量特征(人)

近几年中冶集团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成效,2017年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2020年新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为中冶集团在国家层面赢得了荣誉和话语权。截至目前,集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3人,全国技术能手6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76人。

与此同时,体系化集成能力大幅提升。国家队战略实施6年来,积极探索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平台,整合设计、装备、施工等资源,着力从技术与装备、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两个方向上形成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

通过技术与装备的深度融合,实现装备产品化发展新路子,有效推进装备制造体系建设的精细化、标准化、系列化进程。中冶集团装备制造领域主要功能定位为研发中试基地、核心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近几年开展了大量冶金建设国家队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中试,为核心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着把核心技术搭载在装备上的理念,各子公司充分发挥装备制造基地的作用,努力闯出产品化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以高效清洁炼焦、高效节能环保烧结、高强度平整机等数十项核心技术为引领的一系列产品,创造多项“世界首个”“国内首个”,大大增强了中国冶金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了中国冶金核心装备国产化,为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硬支撑。

各子公司通过产品化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显著提高了核心装备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水平,快速实现了核心技术产业化、产品化。

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推进各子公司设计与结对子施工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合力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中冶设计院与中冶施工企业展开广泛合作共同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工法的编制工作。同时,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设计施工技术体系,提高了工程数字化(BIM)水平,构建了项目全流程运营管控平台,充分实现设计与施工优势互补,达到工作量优化、投资降低、竞争力提升的效果。

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支撑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钢铁工程项目。在这些国内和国际重点领域和项目上,以高端咨询为引领,采用设计、施工多个法人实体,组建成联合舰队的方式,形成在钢铁工程领域的绝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协同发展,共同参与竞争,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厂项目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

二是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www.daowen.com)

“国家队”建设以来,中冶集团八大部位、十九个业务单元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在冶金全流程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生产效果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对比国外同行,在铁前区域,原料贮存/转运、高炉、烧结和焦化单元的工艺技术、装备技术、控制技术上都已达到与国际竞争对手同台竞争的水平。其中,中冶自主研发的环保型原料场、无料钟炉顶、大型长寿高炉、大型焦炉和500平方米大型烧结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广泛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在炼钢区域,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和连铸技术具备了一定的与国际竞争对手竞争的实力,在300吨大型转炉、绿色环保电炉、特厚板连铸机、高拉速小方坯连铸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轧钢区域,热轧、冷轧、长材、钢管等工艺单元在单体设备、系统集成和控制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具体分述见核心技术突破一览表。

国家队大力加强科技成果总结、科技奖励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以来,“高品质特殊钢大截面连铸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1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18年,由中冶集团牵头完成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2019年,由中冶集团牵头完成的“高品质特殊钢大断面连铸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与应用”“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绿色高效电弧炉炼钢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应用”等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大容积顶装焦炉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获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开发与应用”“双速比强力启停式飞剪”“13MN冷剪”“高效低耗安全不锈钢混酸废液资源化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等17项技术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随着知识产权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冶金建设国家队充分认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研发项目之初就明确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计划,围绕核心技术,以专利群的形式申报各项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数量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每年达8000项左右。截至2020年底,集团累计有效专利超过33000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73项。其中,近五年来增加15271件(占总专利量的52%),获得中国专利奖59项(占总获奖数的81%),“一种环冷机台车”“一种干熄炉专用供气装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此外,中冶集团及16家子企业升级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中冶集团积极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以标准来规范和提升工程质量,推动行业发展。加强集团技术标准建设,提高标准规范对促进公司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贡献率,努力在冶金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方面获得主动权,在相关辅助专业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近五年,集团标准化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冶集团连续获批了“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化”“有色金属”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为唯一一家拥有2个国家级标准创新基地的央企,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在技术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与此同时,重点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取得明显进步,大多数科技成果得到应用,技术牵引市场作用凸显。

三是市场开拓业绩显著成绩亮眼。

河钢唐钢新区项目——乐亭钢铁

首先是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精品工程。过去五年,中冶集团国家队参与了宝武湛江钢铁项目、河北纵横丰南钢铁项目、河钢乐亭钢铁项目、台塑越南河静钢厂项目、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项目以及印尼德信钢铁项目等在国际国内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

其次是突破八大部位智能绿色业务业绩。围绕智慧钢铁,中冶集团在钢铁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大宗物料智能管理、生产无人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业绩。韶钢铁区集控中心项目、湛钢全球首套智慧铁水运输系统、酒钢储运部大宗原燃料智能管理系统工程、宝武集团鄂城钢铁转炉自动出钢改造工程、山东永锋钢铁二轧加热炉区自动化改造工程等都是智慧钢铁的经典代表之作。围绕钢铁工业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需求,中冶集团广泛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在废气、废水及固废处理、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业绩,也将环保技术广泛应用到市政等其他行业中(如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垃圾焚烧发电、危废处理等)。

再次是拓展海外重点区域重点板块市场。国家队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放异彩,极大地推动了“一带一路”钢铁产业建设。除了台塑越南河静钢厂项目、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项目、印尼德信钢铁项目,还先后承担了文安钢铁、越南和发钢铁等多个联合钢铁工程建设项目,为海外钢铁企业提供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工艺技术和装备、最严格的环保技术以及高效的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在高炉炼铁等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板块市场,继2015年承担全球最大在建印度TATA 5870立方米高炉项目之后,2019年3月25日,打败欧洲主要竞争对手获得全球最大钢铁企业阿赛罗米塔尔(Arcelor Mittal)乌克兰克里沃罗格50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设计和供货合同。此外,还成功签订马来西亚东钢80万吨清洁型热回收焦炉项目EPC总包项目、俄罗斯MMK铁水脱硫EP工程、越南和发一二期炼钢EPC总承包项目、乌兹别克斯坦高线EP项目等。

四是国家队服务国家大战略取得新成就。

在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这些年来,面对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国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存量产能、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降本增效。中冶集团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冶金建设国家队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提供符合钢铁工业产能调控、结构调整方向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引领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冶集团通过协助钢铁企业在产能转移、钢厂搬迁、兼并重组、沿海新建产能布局、技术升级、钢厂与城市融合等重大战略上成功决策和顺利实施,助力钢铁行业的扭转困难局面,行业效益大幅好转,有效改变了中国钢铁工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深层次问题,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中冶集团作为中国冶金建设国家队在推动中国钢铁工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有着积极、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凭借中冶集团的独特技术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在钢铁工业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品质品牌、研发高端品种、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提升钢铁工业国际地位方面,五年来,中冶集团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通过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最大程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整合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做强冶金业务板块,将中国冶金工程技术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承担起引领中国钢铁工业由钢铁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责任,带领中国钢铁走向海外。中冶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强最优最大冶金建设运营承包商,占领钢铁冶金建设工程的技术和人才制高点,通过设计和建造世界一流的生产线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水平,为中国钢铁工业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冶集团充分发挥国际领先的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组成多个联合舰队,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无懈可击的技术优势,紧跟“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一个项目,占领市场,高层次大规模带动中国钢铁技术及成套设备走向海外,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走出去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冶集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央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勇做“国家队”重要指示的深刻理解、一招不落、步步紧跟;得益于中冶集团在国文清为引领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用正确的战略统领全局、用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在迎接挑战中锐意改革、在转型升级中裂变增长、在抢抓机遇中全面发展;得益于全体干部员工在“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发展道路上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实现能力与发展的双提升、双突破,不断构建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有活力的企业发展后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