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产业转型升级难以通过市场自身的运作实现,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主要是政府的支持来实现,其中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合。具体而言:枣庄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2批全国资源枯竭城市,中央给予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枣庄作为山东省唯一进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城市,省政府已出台专项扶持政策,2009年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
国家和山东省为了促进枣庄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但是相关政策文件更多是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与支持,本书结合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结果以及枣庄市的具体情况,从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两个方面进一步细化,提出为促进枣庄在资源枯竭条件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应在各个细则方面实施哪些政策从而来保障转型的效果。
一、产业政策
1.电力产业
(1)贯彻国家电力工业政策,逐步关停单机10万千瓦以下常规火电机组,发展高参数、高效超超临界清洁煤发电机组,重点建设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2×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滕州新源电厂2×60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机组、八一热电厂3×3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机组、田陈富源煤矸石电厂2×2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项目,提高山东南部电网的稳定性。
(2)开拓市外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装备、管理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市外煤炭资源,为煤炭企业寻求后备基地。控制市内煤炭生产规模,整合现有煤炭企业,科学开采、有序开采、限量开采,节约资源,提高回采率,稳定产量,延长现役矿井服务年限。
2.建材产业
重点发展六大产品,建设全国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1)旋窑水泥。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适度发展新型旋窑水泥生产线,形成行业优势;发展特种水泥、水泥制品,拉长水泥产品产业链。
(2)新型墙体材料。采用新技术,提高石膏采收率,发展纸面石膏板等轻质墙体材料。
(3)新型装饰材料。重点发展模塑、板材和配套材料。
(4)新型化学建材。重点发展塑料管材、全塑门窗、塑钢、塑铝复合门窗、聚氨酯类门窗以及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等。
(5)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级高档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密封材料和矿物填料等。
(6)玻璃深加工。发展玻璃新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热反射玻璃,形成建筑玻璃、日用玻璃、工艺玻璃、特种玻璃为主的玻璃深加工系列产品。
3.机械设备制造业
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促进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特种车辆、机床零部件及功能部件。
(1)中高档数控机床。以鲁南机床、鲁南华源数控等骨干企业、重点产品为龙头,以数控设备、精密机械加工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城市转型示范项目,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形成机床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2)特种车辆。鼓励生产半挂车、搅拌车、农用推土机、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电动车等特种车辆,完善汽车产业链,积极发展汽车轮胎、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3)机床零部件及功能部件。大力发展金属制品、数控系统主轴等功能部件和配套产品。
4.煤化工和精细化工
打造四大产业链,建设全国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1)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就地深加工,重点发展碳化工产品、焦化及下游加工产品、配套气体系列,形成醋酸深加工、甲醛深加工等产业集群。
(2)做大清洁能源产业链,建成煤制甲醇、二甲醚燃料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www.daowen.com)
(3)建设煤基烯烃与合成材料产业链,建设甲醇制烯烃装置,以煤基烯烃技术为龙头,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业,进一步加工为聚丙烯、苯酚/丙酮等合成材料。
(4)发展化肥产业链,进行合成氨、尿素的延伸加工,发展三聚氰胺、脲醛胶等产品。
5.信息技术产业
(1)加快光伏、光电、光纤等产业发展,重点开发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数字化电子产品及配件、光通信传输系统产品和软件的开发应用。
(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以贵诚购物中心、银座商城、万达商城为带动,积极发展网上、电话、电视购物等现代商业零售形式;设立社区服务信息网,为社区消费者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电子商务服务;提高干杂海货、农副产品、花卉、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的信息集中、处理和传播能力,鼓励大型批发企业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产品供应、加工、配送和销售领域。
二、配套政策
1.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的大企业(集团),带动枣庄市其他经济体
(1)大企业(集团)要以引领枣庄市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成为创新的主体、合作的平台、最佳项目储备地为目标,搞好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发挥招商主体作用,实现快速膨胀、倍增发展。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广泛建立与国内外500强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本市企业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建设大企业(集团)梯队。根据企业规模、行业位次、企业发展潜力、技术研发能力等标准,确定枣庄市重点企业(集团)名单。对纳入名单的重点企业(集团)在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上优先扶持;在建设用地、环境容量、能耗容量等方面在市级范围内优先保障;在项目申报、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服务。力争对纳入名单的企业(集团)实行动态考核制度,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调整。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税收贡献、新上项目等。对当年实现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 0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2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授予年度功勋企业称号,对其法定代表人授予功勋企业家称号,颁发金牌,给予重奖。
2.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1)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减持竞争性行业的国有股份,鼓励与不同国有产权层级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股权置换,实现大企业(集团)的产权多元化。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贴息或参股的形式积极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国有资本有序进退机制。
(2)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各区(市)政府要把推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骨干企业上市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加强对重点企业上市的政策支持与分类指导。对在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把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上市个数,作为对各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3)推进企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所有破产企业处置及职工权益补偿,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框架内进行,规范企业改制。下大气力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鼓励国内外优势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市内企业。鼓励效益好的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特别要在水泥、机床、医药等方面取得突破。
3.以园区为平台促进项目建设,利于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以园区为平台抓好项目建设。制定出台大项目引进、落地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对引进鼓励类大项目,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的给予奖励。每年集中推进10个重大工业产业项目建设,五年内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至少新上1—2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2)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基地)所在区(市)要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向集群倾斜,产业集群内企业实施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投资项目,优先列入市发改、经信、科技、商务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计划。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4.加大财政金融扶持,解决资金瓶颈
(1)建立财政投入激励机制。设立枣庄市工业转型振兴专项资金,整合现有各项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约投放,发挥财政投资的最大效益。市级工业转型振兴专项资金起始年不少于2亿元。各区(市)也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相应的扶持或配套资金。
(2)解决资金瓶颈。认真落实国家、省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转型的扶持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围绕产业转型的重点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加强地方政府与银行的沟通合作,稳定银企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优势企业上市,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发展。
5.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物
(1)围绕城市转型,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引进急需特殊人才,用好各类柔性人才。从2016年起,力争用五年时间,在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使枣庄市高层次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枣庄人才竞争优势。
(2)重点支持产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和学术研究类人才。其中产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侧重支持产业人才,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人才链整合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形成高端人才引领优质项目、优质项目聚集高端人才的良好格局。学术研究类侧重支持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引进培养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学术创新和共性技术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