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假设1-1至假设10-1,并运用结构方程中的主成分探索模型分析国际不平等交换与五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度α为0.586,也即是该模型中因素之间存在可信的相关性关系,模型成立。虽然这一拟合度并未达到0.9以上,但一般而言,当0.7>a>0.50时,已表示设置的模型具有合理性并可以做相关性分析。同时由于设定的假设6-1至假设10-1表示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在运用Amos21.0软件进行主成分探索模型之前,先运用SPSS19软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见表5-9)。
从矩阵中可知在0.05的信度值上,15项指标间基本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具体而言,指标X4、X6、X7、X8、X9、X12、X13、X16、X17与所有15个替代自变量的指标都存在相关性。也即是资本有机构成因素、工资因素分别与其他四因素具有相关性,所以可以得出假设5-1、假设8-1与假设9-1都成立的验证结论。另外,技术因素中的人均研发差值指标与高校入学率差距指标,商品品牌因素中的世界500强企业拥有数差值指标与世界创新能力100强企业拥有数差值指标,以及国家品牌因素中的人均燃料进口差值指标、人均军事支出差值指标以及国家政治与文化软实力差值指标等7项指标对于其他指标均也具有相关性,即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见表5-9)。
指标X3、X5、X10、X11、X14、X15则并不存在对所有指标的相关性,而只是呈现出与部分指标存在一定关联的结果。这表明技术因素中的专利申请数差值指标与研发人员差值指标、商品品牌因素中的世界品牌100强企业拥有数差值指标与世界声誉100强企业拥有数差值指标、国家品牌因素中的人均知识产权净收入差值指标与人均股票交易额差值指标与其他相对应的14个指标间并不完全相关,所以无法得出任何与之相关的假设成立的结论(见表5-9)。
导致指标间相关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选取指标的数据存在部分重合,但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来源于国际性经济组织,所以说明指标本身存在相关的可能性极大。另一方面是影响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因素之间按照定性分析以及假设前提本应存在相关性。总之,通过包括因变量的2个指标在内的17个指标的相关性矩阵可知,假设5-1、假设8-1与假设9-1已得到验证即为真,而其他的假设则需要通过主成分探索性模型来进一步验证。
将1992—2013年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间各指标数据运用SPSS19完成了相关性分析以及可靠性因子α测量后,发现所选取的指标与设定的模型都可以进一步实施主成分探索性模型分析。所以运用Amos21.0将四因素的15个自变量指标与2个因变量指标导入,假设1-1中Y1并不直接作用于Y,也即是技术因素并不是直接导致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因素,假设1-1不成立;假设2-1中认为资本有机构成因素与工资因素是构成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直接因素,然而主成分探索性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资本有机构成因素与工资因素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影响较弱,探索性系数仅为0.20,不存在直接相关性,所以假设2-1也不成立;假设3-1中提及商品品牌因素对国际不平等交换存在直接相关性,这一点得到了模型的验证,即Y3对Y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假设4-1中认为Y4对Y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关系,即国家品牌对国际不平等交换具有正向影响的这一假设观点也被探索性模型结果验证为真(见图5-4)。
同时,结果显示Y1与Y2并不直接作用于Y,但是Y1与Y3以及Y2与Y3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了4.15和3.42,即假设6-1与假设8-1成立。所以可以认为Y1与Y2对Y存在间接相关的可能性,也就是技术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因素以及工资因素通过作用于商品品牌因素,从而对国际不平等交换产生影响。而关于其他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假设除了假设5-1、假设6-1、假设8-1与假设9-1成立以外,通过主成分探索性模型检验还可以证实假设7-1不成立,技术因素与国家品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也即是国家品牌因素与技术因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明显的促进或削弱关系。综上所述,最终验证了假设1-1、假设2-1、假设7-1不成立,即为假。其余假设全为真,即都成立。
所以对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这两类国家间在当今贸易中造成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技术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因素以及工资因素并不像萨米尔·阿明、伊曼纽尔、夏尔·贝特兰等学者认为的那样对国际不平等交换产生直接的影响,反观新兴的商品品牌因素与国家品牌因素则成了影响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更为直接的因素。同时,模型的结果也并未否认技术、资本有机构成与工资的作用,只是这三类因素通过影响商品品牌从而能达到间接影响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效果。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在当今国际贸易交换中商品更多地加入了心理需求的作用,这一作用往往又是由技术、资本等影响使用价值的因素所带动的。而这样一种在国际交换商品价值中蕴含的心理需求与使用需求的融合却被以往研究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学者所忽视。
图5-4 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间国际不平等交换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及相互关系
当然,必须意识到这一模型结果也存在与现实状况之间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出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这种偏差,第一个方面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只考察了1992—2013年的世界各国数据,导致所包含的年份相对较短,所以可能存在样本量较小从而偏离事实的情况。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则是由于分为了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两类,尤其是非中心国家包含了世界160余个国家,各国间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别,将其平均化以进行对比研究时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的测算。所以后文中又将中美间对比作为了典型案例以验证国际不平等交换影响因素的主成分探索性模型的有效性。
表5-9 中心国际与非中心国家间国际不平等交换影响指标的相关矩阵(www.daowen.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附注:**表示在0.01的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的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数据整理来源于SPSS10.0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图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