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指标的前提和计算方法

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指标的前提和计算方法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种长期的均等化,该国的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计算结果如公式3.1。假设前提:国际贸易的商品价格=商品中蕴含的劳动价值公式3.1中的各国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劳工人数与劳动工作时间数据整理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4]。由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08年,所以本指标仅研究1999—2008年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的差距。

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指标的前提和计算方法

国际不平等交换是指贸易中的两国中的一个国家可以将蕴含单位劳动小时生产的商品交换另一个国家多个劳动小时生产的商品,也即是两国商品之间存在着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的差距。以往学者的研究从国家层面证明了这种不对等局面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持续存在,然而对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家间是否仍然存在不平等交换却“无人问津”。所以本节将首先运用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指标证实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之间仍然长期存在广义虚拟经济的国际不平等交换(国家整体经济的国际不平等交换)并且这种不平等交换局面还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运用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指标来研究当今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存在程度具有可行性,因为从长时期视角与国内自由市场假设前提出发,无论从事国内生产的劳工或从事国际贸易的劳工,长时期下都能通过供求关系达到价值创造的均衡,也即是达到单一的、相对稳定的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所以从长期的视角而言该国劳工的价值创造率是均等的。基于这种长期的均等化,该国的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计算结果如公式3.1。

假设前提:国际贸易的商品价格=商品中蕴含的劳动价值(www.daowen.com)

公式3.1中的各国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劳工人数与劳动工作时间数据整理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4]。由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08年,所以本指标仅研究1999—2008年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