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协议代码化,让代码成为法律

让协议代码化,让代码成为法律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单纯地说代码即法律,未免让人觉得没有依据,过于武断,但如果将其放到区块链上时,代码即法律又不得不让人折服。显然,智能合约中的代码对传统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规范作用,借助区块链的代码思维,甚至使得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在理性的规范中行事,从而实现代码即法律。在实现的过程中,区块链代码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协议代码化、代码即法律”,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让协议代码化,让代码成为法律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问题而产生冲突和纠纷是常有的事,而解决这些重读和纠纷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法律。法律通过写在纸上的规则,规范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既可以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又可以保障人们相应的权益。人们在法律的约束下,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稳定和谐。所以一提到法律,就必定给人一种严肃、安全、可靠感。然而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唯一不变的是: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纠纷问题,但有时候对于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如果双方上了法庭、打起了官司,不但程序复杂,还耗费人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难以给出审判结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取证之后,才能继续开审。这种因利益而引发的当事人之间的拉锯博弈,在法律的约束力下,依然没有突破人的自我意识掺入其中。

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法律范畴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合约,合约一词本身就解释为双方当事人基于意思表示合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区块链中有一个智能合约的概念,该概念早在1994年就已经出来了,但一直处于理论阶段,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落地。智能合约能够真正焕发生机,还是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智能合约中没有文字的法律,没有法庭的参与,只有更为锋利的利剑——代码,去执行现实世界中法律的角色。

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相比,优势就在于“智能”两个字,而之所以称之为“智能”,是因为合约的条款可以写成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区块链当中。一旦合约的条款触发了某一条件,那么这个代码就会自动执行,即便有人想违约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代码不会管你是谁,它只要满足条件,就会立即“铁面无私”地执行,实现协议代码化,这也会为我们节省很多人为的沟通和监督成本。这也是区块链代码思维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

正是在这种代码的强制下,使得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得以实现,但也正是区块链的出现,增强了代码的健壮性,可见区块链与代码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代码在智能合约的执行过程中,显然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其特有的法律效益。如果单纯地说代码即法律,未免让人觉得没有依据,过于武断,但如果将其放到区块链上时,代码即法律又不得不让人折服。(www.daowen.com)

基于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时间戳、非对称加密等技术,使得区块链在应用过程中的魅力更加凸显。然而智能合约下的代码,却如同法律一样,成为区块链能够践行使命的重要工具。在共识算法的作用下,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各司其职,契约被写进了智能合约当中,一旦满足了相应的条件,则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不会存在任何分歧。另外,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相比,本身还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高效的优势,所以基于智能合约的代码的作用下,违约不可能发生。显然,智能合约中的代码对传统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规范作用,借助区块链的代码思维,甚至使得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在理性的规范中行事,从而实现代码即法律。

举个例子。A与B两家公司签订了产品购买合同,因为A的突然违约使得B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B不得不向法院起诉A。当B费尽周折胜诉后,为了让A能够尽快执行审判结果,还需要申请强制执行立案等。这些过程既烦琐又耗费时间,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实在是耗不起。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够从源头上就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得以遏制呢?这样,不论A公司想如何耍赖,或者如何想篡改合约内容,但由于基于区块链的不可逆性,智能合约的代码都会按照合约中约定的事务内容自动执行,这样B公司根本不用担心A公司会耍赖给自己造成任何经济损失。显然,在合约执行的过程中,代码起到了如同法律一样的效力,保证了合约的高效执行。

在实现的过程中,区块链代码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协议代码化、代码即法律”,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