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理整顿:企业管理的必修课

清理整顿:企业管理的必修课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阶段——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对电器和操作系统进行彻底检修。第五阶段——制定作业现场的清扫规程并实施。清扫后,要处理好美观和高效的矛盾,主要是按整理、整顿阶段的规定,划分作业的场地和通道,标识物品放置位置。最有效的清扫是杜绝污染源。为此,要定期清扫、检查设备和工具。

清理整顿:企业管理的必修课

1.整理

(1)整理的目的 整理是指对物品进行区分和归类,将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使用场所附近,而将不经常使用或很少使用的物品放在高处、远处乃至仓库中去。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重要程度、是否经常使用、价值如何以及物品使用部门来区分。

总的说来,整理的目的是:

1)腾出空间,充分利用空间。

2)防止误用无关的物品。

3)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2)整理的方法

1)分类并清除不需要的东西。整理前,首先考虑以下几点:

①为什么要清理以及如何清理。

②规定整理的日期和规则。

③整理前要预先明确现场须放置的物品。

④区分要保留的物品和不需要的物品,并向员工说明保留物品的理由。

⑤划定保留物品安置的地方。

分类的方法有许多,如按种类、性能、数量、使用的频率、价格等进行分类,最常用的是按使用频率分类,可以一日或一周为单位计算使用频率,这种分类方法是最有效的。

2)用拍照的方法确认整理的效果。将未整理的现场照片和整理后的现场照片进行对比,整理的效果就会一目了然。

①选择适当的位置和角度,将作业现场拍摄下来。

②进行整理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拍摄一遍。

③将前后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发现作了哪些调整及效果如何。

3)保管和保存。整理出来的物品,有保管与保存两种处置方法。短期暂时存放称为保管,长期存放称为保存。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具体明确保管和保存的标准。

一般使用量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应保管在作业现场附近;而使用量小、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则可以放入仓库保存或不固定保存场所。须保存的物品可以远离现场。需要保管的材料、产品备件、工具和消耗品等应确定保管的位置空间。对体积不大的物品可放在货架和柜子上、抽屉内。对垃圾箱、灭火器材、清洁用具、危险品等要确定专用的放置场所。

4)整理结果的标识。完成整理后,为使需要的物品能便于取用,可利用标牌、指示牌或黑板等予以标识:

①在确定的保管场所标注区域和名称,明晰整个场地的划分和布局。

②必要时,将放置方法和排列的条件用指示板予以说明。

③对能够区分的物品用记号或序号进行标识。

④物品可用图示符号或图片将其特征表示出来。

指示牌内容应简明扼要,如物品名称、分类、数量、存放位置或由谁使用等。在成品仓库里,不仅用型号代码区别不同产品,还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或不同形态的指示牌标明箱中的物品。总而言之,标识的目的是明确“是什么”和“在哪里”,让人一目了然。

2.整顿

(1)整顿的目的 整顿是指将现场所需物品有条理地定位与定量放置,让这些物品始终处于任何人都能随时方便使用的位置。整顿的目的是:

1)使工作场所物件一目了然。

2)作业时,节省寻找物品的时间。

3)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www.daowen.com)

4)创造整齐的工作环境

(2)整顿的方法

1)要用5W1H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现场的每件物品都要用5W1H的方法明确是什么物品、在哪里、在什么时间、由谁使用或保管,从中发现物件的定置摆放是否合理的问题。接着要对问题追根溯源,不仅依据现有资料,还要追溯到以前情况,一旦了解问题的实质,就立即明确改进的方向。

2)合理放置,方便取放。对制造业来说,作业的对象大多是物流。对流动的物件,整顿并不在于单纯的码放整齐,而是要使物件拿出容易、放回方便。为提高作业效率,方便取放的布局设计是整理的切入点,对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在工作场地使用的零件和材料有很多是相似的,整顿时要注意避免混淆。

(3)整顿的几点提示

1)设备的摆放改变会引起流程变化,对此要认真考虑。

2)设置工作台、工件箱时,不仅要考虑固定式的,还要考虑带有脚轮的移动式的。安置工作台、货架等,可以考虑用从房顶垂直起落的方式来减少占用空间。

3)重量重、体积大的物品应该放置在下层,重量轻的放在上层。

4)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场所。

5)货架橱柜透明化。

6)现场的货架和橱柜要尽量避免使用门,因为门会阻挡员工的视线,延长寻找时间,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清扫

(1)清扫的意义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会有垃圾和废物,清扫是使生产现场处于无垃圾、无灰尘状态。清扫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所有岗位都存在的工作。

清扫的目的包括:

1)消除不利于产品质量、成本、工效和环境的因素。

2)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减少对员工健康的不良影响。

(2)清扫的步骤 这里的“清扫”不是指突击性的大会战、大扫除,而是要制度化、经常化,每人从身边做起,然后再拓展到现场的每个角落。

清扫要分五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将地面、墙壁和窗户打扫干净。

第二阶段——划出表示整顿位置的区域和界线。

第三阶段——将可能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清理干净。

第四阶段——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对电器操作系统进行彻底检修。

第五阶段——制定作业现场的清扫规程并实施。

1)打扫地面、墙壁和窗户。清扫地面,擦拭墙壁、窗户,清除灰尘、垃圾和油污,保持作业环境清清爽爽,让作业者每天都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2)标识区域和界线。清扫后,要处理好美观和高效的矛盾,主要是按整理、整顿阶段的规定,划分作业的场地和通道,标识物品放置位置。对空闲区域、小件物品区域、危险和贵重物品区域等也要设法用颜色予以区别。

3)杜绝污染源。最有效的清扫是杜绝污染源。发现和清除污染源须用手摸、眼看、耳听、鼻闻,要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做到。

污染大部分是外来的,如刮大风时带来的灰尘或砂粒,搬运散装物品时、搬运过程中出现的泄漏。为杜绝外来污染,首先要将窗户密封,不留缝隙;在搬运切屑和废弃物时不要撒落;在运送水和油料等液体时,要准备合适的容器;在作业现场,要常检查各种管道以防止泄漏;对擦拭用的棉纱、脏的材料、工具等,要定点放置。

4)设备的清扫。设备被污染后容易出故障,并使使用寿命缩短。为此,要定期清扫、检查设备和工具。现代化大生产中,设备越大、自动化程度越高,清扫和检修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