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直接对象是现场加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其内容主要是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4)做好物料在储存、搬运过程中的防护工作,配置必要的工位器具、运输工具,防止磕碰损伤。3)提供工艺规定所必需的资源,如设备、工装、工位器具、运输工具、检测器具、记录表等。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

制造过程是指对产品直接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形成对整个生产现场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制作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点等。由于制造过程中集中了影响产品质量的5大因素(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因此做好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可以确保生产现场生产出稳定和高质量的产品,使企业增加产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直接对象是现场加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其内容主要是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符合要求的程度,即过程质量,是由加工过程(或工序)的能力决定的。而过程能力通常又取决于影响过程质量的各个因素,即人、机、料、法、环、测(5M1E)六个因素。因此,控制产品的加工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影响过程能力的六个因素来实现。下面分别讲述过程或工序因素的具体管理内容。

1.人员(操作者、作业人员)的管理

(1)人员对质量的影响 任何生产制造或服务提供过程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即使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也还是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对于手工操作比重大的过程或工序如手工焊接、人工研磨、手工包装、烹调、修理、校正、检验等来说,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往往是关键因素,它是产品或服务出现不合格或不良的主要原因。对于那些由人员起主导作用的过程或工序,更需要通过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质量。

(2)人员管理具体内容

1)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是胜任的。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确定任职或上岗资格,并实施资格评定,尤其是对参与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以及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或技艺评定准则进行资格认可,保证其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2)提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并提高岗位人员任职能力。培训包括质量意识、操作技能、检测方法、统计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等的培训。

3)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以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改进,主要包括:

①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权限。

②确保岗位人员了解相应层次的质量目标,以及本职工作与实现目标的关系,意识到所承担工作和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

③进行必要的授权,如授予员工获得必要的文件和信息、报告不合格并采取纠正措施等权利。

④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或其他形式的团队活动,促进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

2.设备(设施)的管理

(1)设备对质量的影响 机器设备是保证过程或工序生产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定位或自调装置的设备,它们对于确保过程或工序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一般的通用设备来说,机器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

(2)设备管理具体内容

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包括对设备的关键部位的日点检制度,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2)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

3)规定设备和设施的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设备(设施),并做好设备故障记录。

3.物料的管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1)物料对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行业和产品所使用的物料的类别各不相同。对于加工制造业的过程或工序而言,原材料可以是矿石原油、羊毛、棉花、粮食等;成品、半成品可以是钢材、铝锭、纸张、油墨以及化学试剂等。对于生产机械或电器产品的装配过程或工序来说,原材料可以是配套的零件、标准件、元器件或电机等。这些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配套件、元器件和零部件的外观或内在质量,以及食品业的原料质地(包括农药化肥的残余量等),对产成品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2)物料管理具体内容

1)对现场使用的各种物料的质量应有明确规定,在进料及投产时,应验证物料的规范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易混淆的物料应对其牌号、品种、规范等有明确的标志,确保其可追溯性,并在加工流转中做好标志的移植。

3)检验状态清楚,确保不合格物料不投产、不合格在制品不转序。(www.daowen.com)

4)做好物料在储存、搬运过程中的防护工作,配置必要的工位器具、运输工具,防止磕碰损伤。

5)物料堆放整齐,并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

4.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管理

(1)作业方法和工艺纪律对质量的影响 作业方法包括对工艺方法和操作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具体包括对工艺流程的安排、过程或工序之间的接口,以及对加工的环境条件、装备和工艺参数的选择,还包括对各过程或工序的岗位操作方法的确定等。

在制造业,作业方法对过程或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制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各项因素的正确性和合理性;②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不严格贯彻执行工艺方法或违反操作规程会导致工序能力降低,甚至发生质量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不但会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影响生产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在现场管理中必须严格工艺纪律。

(2)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管理具体内容

1)确定适宜的加工方法、工艺流程、服务规范,选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编制必要的作业文件,包括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艺卡、服务提供规范等。

2)确保岗位人员持有必要的作业指导文件,并通过培训或技术交底等活动,确保岗位人员理解和掌握工艺规定和操作要求。

3)提供工艺规定所必需的资源,如设备、工装、工位器具、运输工具、检测器具、记录表等。

4)严格工艺纪律,坚持“三按”(按图样、按标准或规程、按工艺)生产,并落实“三自”(自我检验、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自做标志)、“一控”(控制自检正确率)要求。

5.工作环境管理

(1)工作环境对质量的影响 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工效和大气成分)。生产产品的过程或工序的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容也不同,通常涉及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2)工作环境管理具体内容

1)确定并管理为使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确保现场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2)开展“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管理,建立适宜的工作环境,提高作业人员的能动性,包括环境清洁安全、作业场地布局合理、设备工装保养完好、物流畅通、工艺纪律严明、操作习惯良好。

6.检测设备或器具管理

(1)检测设备或器具对质量的影响 测量和试验设备能否处于准确状态直接影响到由测量获得的质量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由此影响到对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判断的准确性。有必要对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控制,以确保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准确可靠。

(2)检测设备或器具管理具体内容

1)配合管理部门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适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检测设备。

2)使用经校准并在有效期内的测量器具,确保检定或校准的标志清晰。

3)明确检测点,包括检测的项目、频次、使用的器具、控制的范围和记录的需求等。

4)在使用和搬运中确保检测器具的准确性。

以上对过程因素的管理内容是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或活动。它们需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共同完成。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当为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提供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如对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策划;确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或工序;明确各过程或工序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研究分析过程或工序能力;组织和指导质量改进活动;提供现场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和必要的培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