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缺点分析

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缺点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步,明确预算编制标准。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二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相关数据标准准确性影响较大。

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缺点分析

企业全面预算的构成内容比较复杂,编制预算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常见的预算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营业活动有关预算的编制。

(一)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按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两大类。

1.增量预算法

增量预算法是指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经济活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历史期经济活动项目及金额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法以过去的费用发生水平为基础,主张不需在预算内容上做较大的调整,它的编制遵循如下假定。

第一,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

第三,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增量预算法的缺陷是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得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2.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是指企业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法适用于企业各项预算的编制,特别是不经常发生的预算项目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零基预算法的应用程序如下。

第一步,明确预算编制标准。企业应搜集和分析对标单位、行业等外部信息,结合内部管理需要形成企业各预算项目的编制标准,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分析评价、修订完善预算编制标准。

第二步,制订业务计划。预算编制责任部门应依据企业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安排预算期经济活动,在分析预算期各项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基础上制订详细具体的业务计划,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第三步,编制预算草案。预算编制责任部门应以相关业务计划为基础,根据预算编制标准编制本部门相关预算项目,并报预算管理责任部门审核。

第四步,审定预算方案。预算管理责任部门应在审核相关业务计划合理性的基础上,逐项评价各预算项目的目标、作用、标准和金额等,按战略相关性、资源限额和效益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平衡,汇总形成企业预算草案,上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审议后报董事会等机构审批。

零基预算法的优点表现在:一是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不受历史期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影响,能够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预算编制更贴近预算期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二是有助于增加预算编制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二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企业管理平和相关数据标准准确性影响较大。

(二)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

1.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以预算期内正常的、最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企业产量、销售量、作业量等与预算项目相关的弹性变量)水平为固定基础,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动的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法的缺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适应性差。因为编制预算的业务量基础是事先假定的某个业务量。在这种方法下,不论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实际可能发生哪些变动,都只按事先确定的某一个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

二是可比性差。当实际的业务量与编制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发生较大差异时,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就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例如,某企业预计业务量为销售100000件产品,按此业务量给销售部门的预算费用为5000元。如果该销售部门实际销售量达到120000件,超出了预算业务量,固定预算下的预算费用仍为5000元。

2.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指企业在分析业务量与预算项目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不同业务量及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理论上,弹性预算法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

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就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实物数量;修理部门可以选用直接修理工时等。

弹性预算法所采用的业务量范围,视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而定,务必使实际业务量不至于超出相关的业务量范围。一般来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可靠性

与按特定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固定预算法相比,弹性预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考虑了预算期可能的不同业务量水平,更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弹性预算法的主要缺点:一是编制工作量大;二是市场及其变动趋势预测的准确性、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判断水平等会对弹性预算的合理性造成较大影响。

企业应用弹性预算法,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步,确定弹性预算适用项目,识别相关的业务量并预测业务量在预算期内可能存在的不同水平和弹性幅度。

第二步,分析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确定弹性定额。

第三步,构建弹性预算模型,形成预算方案。

第四步,审定预算方案并上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审议后,报董事会等机构审批。

弹性预算法又分为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方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运用总成本性态模型,测算预算期的成本费用数额,并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方法。根据成本性态,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y=a+bx

式中,y表示某项预算成本总额;a表示该项成本中的固定基数;b表示与业务量相关的弹性定额;x表示预计业务量。

【例8-1】某企业制造费用中的修理费用与修理工时密切相关。经测算,预算期修理费用中的固定修理费用为3000元,单位工时的变动修理费用为2元;预计预算期的修理工时为3500小时。运用公式法,测算预算期的修理费用总额为:3000+2×3500=10000(元)。

因为任何成本都可用公式“y=a+bx”来近似地表示,所以只要在预算中列示a(固定成本)和b(单位变动成本),便可随时利用公式计算x(任一业务量)的y(预算成本)。

【例8-2】 A企业经过分析得出某种产品的制造费用与人工工时密切相关,采用公式法编制的制造费用预算如表8-1所示。

表8-1 制造费用预算(公式法)

(www.daowen.com)

本例中,针对制造费用而言,在业务量为420~600人工工时的情况下,y=593+2.35x;在业务量为600~660人工工时的情况下,y=693+2.35x。如果业务量为500人工工时,则制造费用预算为593+2.35×500=1768(元);如果业务量为650人工工时,制造费用预算为693+2.35×650=2220.5(元)。

公式法的优点是便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是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另外对于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先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必要时,还需在“备注”中说明适用不同业务量范围的固定费用和单位变动费用。此外,应用公式法编制预算时,相关弹性定额可能仅适用于一定业务量范围,当业务量变动超出该适用范围时,应及时修正、更新弹性定额,或改为列表法编制。

(2)列表法。

列表法是指企业通过列表的方式,在业务量范围内依据已划分出的若干个不同等级,分别计算并列示该预算项目与业务量相关的不同可能预算方案的方法。

应用列表法编制预算,首先要在确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划分出若干个不同水平,然后分别计算各项预算值,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

列表法的优点是:不管实际业务量多少,不必经过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但是,运用列表法编制预算,在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使用插值法来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例8-3】 根据表8-1,A企业采用列表法编制的2012年6月制造费用预算如表8-2所示。

表8-2 制造费用预算表(列举法)

在表8-2中,分别列示了五种业务量水平的成本预算数据(根据企业情况,也可以按更多的业务量水平来列示)。这样,无论实际业务量达到何种水平,都有适用的一套成本数据来发挥控制作用。

如果固定预算法是按600工时编制的,成本总额为2003元,在实际业务量为500工时的情况下,不能用2003元去评价实际成本的高低,也不能按业务量变动的比例调整后的预算成本1669元(2003×500÷600)去考核实际成本,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成本都一定同业务量成同比例关系。

如果采用弹性预算法,就可以根据各项成本与业务量的不同关系,采用不同方法确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去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实际业务量为500工时,运输费等各项变动成本可用实际工时数乘以单位业务量变动成本来计算,即变动总成本为650元(500×0.2+500×1+500×0.1)。固定总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动,仍为400元。混合成本可用插值法逐项计算:500工时处在480~540工时,修理费应该在493~544元,设实际业务的预算修理费为x元,则:

油料费用在480工时和540工时分别为204元和216元,用插值法计算500工时应为208元。可见:

500工时预算成本=(0.2+1+0.1)×500+510+208+400=1768(元)

这样计算出来的预算成本比较符合成本的变动规律,可以用来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比较确切并容易被考核人接受。

(三)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可分为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两大类。

1.定期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但这种方法固定以1年为预算期,在执行一段时期之后,往往使管理人员只考虑剩下来的几个月的业务量,缺乏长远打算,导致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

2.滚动预算法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滚动预算法的基本做法是使预算期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1个月或1个季度立即在期末增列1个月或1个季度的预算,逐期往后滚动,因而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使预算保持为12个月的时间长度。这种预算能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未来始终保持整整12个月时间的考虑和规划,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按照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

(1)逐月滚动。

逐月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月份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月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如在2011年1月至12月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在1月末根据当月预算的执行情况修订2月至12月的预算,同时补充下年1月的预算;到2月末可根据当月预算的执行情况修订3月至2012年1月的预算,同时补充2012年2月的预算;以此类推,如图8-2所示。

按照逐月滚动方式编制的预算比较精确,但工作量较大。

图8-2 逐月滚动预算方式示意

(2)逐季滚动。

逐季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季度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季度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逐季滚动编制的预算比逐月滚动的工作量小,但精确度较差。

【例8-4】 某公司甲车间采用滚动预算方法编制制造费用预算。已知2011年分季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如表8-3所示(其中,间接材料费用忽略不计,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为4元/小时,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为2.5元/小时)。

表8-3 某公司甲车间2011年全年制造费用预算

2011年3月31日,公司在编制2011年第2季度—2012年第1季度滚动预算时,发现未来的4个季度中将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将上涨10%,即上涨为4.4元/小时。

第二,原设备租赁合同到期,公司新签订的租赁合同中设备年租金将降低20%,即降低为576000元。

第三,2011年第2季度—2012年第1季度预计直接人工总工时分别为51500小时、51000小时、46000小时和57500小时。

2011年第2季度—2012年第1季度制造费用预算如表8-4所示。

表8-4 2011年第2季度—2012年第1季度制造费用预算

(3)混合滚动。

混合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以月份和季度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这种预算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对近期的预计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的特征。

运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使预算期间依时间顺序向后滚动,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考虑未来业务活动;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