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简介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简介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优点①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因此,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明确,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的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简介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在相关文献里也称为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是国内外都较为流行的一种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其在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在中大型企业开发综合性、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时,该方法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它也是迄今为止所有的开发方法中应用得最为普遍、最成熟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结构化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通过“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过程,依据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图12-7),将复杂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严格划分成足够简单、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并能被清楚地理解和表达的若干阶段,并明确规定每一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工作流程、管理目标,产生并编制相应的规范化的文档,下一阶段的工作在上一阶段文档的基础上进行,使得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易于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结构化、可操作的规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分步推进和实现。

图12-7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阶段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1)系统规划阶段

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的是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优先级,形成信息系统的规划框架和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与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2)系统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这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它是提交给用户审阅的文档,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要清晰、易懂,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新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满足自身的需求。系统分析说明书一旦评审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系统最终验收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其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环节。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

系统分析阶段回答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它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www.daowen.com)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目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形成可运行的系统,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入运行。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系统测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系统通过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报告”,并形成系统运行指南和用户操作手册。

(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目的是对系统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其整个开发过程逐阶段递进,前一个阶段形成的成果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而后一阶段的完成往往又使前一阶段的成果在实现过程中具体了一个层次。

②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从时间的进程来看,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逐层实现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体现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技术特点,从而能够确保系统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③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而且可以形成分析和设计的规范化的文档,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

质量保证措施完备。每一个阶段均设置有审核节点,对该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出现的错误或问题,能够及时加以解决,不允许转入下一工作阶段,也就是对本阶段工作成果进行及时评定,使错误较难传递到下一阶段。错误纠正得越早,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少。

(2)缺点

它是一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基本前提是必须能够在系统开发的早期就完备地识别和定义出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只适应于可以在早期阶段就能够完全确定用户需求的项目。然而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难于现实的,用户很难在系统开发初期就准确地陈述其需求。另外,该方法所要求的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这些文档需要及时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系统的开发周期过长。运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对于一个中、大型组织的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需要历时18个月左右,而这个时间正是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节奏,这就极有可能导致按期初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而配置的软硬件设备到投入运用时已经落后。

因此,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明确,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的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