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组织信息系统概述

组织信息系统概述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1组织中的信息系统这些不同功能与形态的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管理层次以及对应的决策类型,可以通过图11-2表示。

组织信息系统概述

现代组织通常是由一个金字塔般的层次结构组成,这种“科层结构”的组织架构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被誉为“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这是韦伯通过对组织的行政管理考察,在广泛地分析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地研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之后,所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在韦伯的思想影响下,科层制组织形式作为一项管理传统,普遍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在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权限、清晰的人与工作的关系、自上而下的等级关系以及非人格化的制度安排,并形成了经典的金字塔状的三层组织结构模式,在其顶层是组织的战略管理层,负责制定组织的营运目标和战略;其下是组织的管理控制层,负责组织战略在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最底下是事务处理层,负责组织业务的实施与操作。

层级组织是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它的优势在于其强有力的控制力和复制力,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其特征可以归纳为: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直线指挥,分层授权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分工细致,权责明确促进了效率的提高;标准统一、正式的角色关系则保证了企业活动的有序性。

但随着知识创新时代的来临,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1959年,就率先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明天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73年,丹尼尔·贝尔发表了《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一书,认为知识是后工业化社会中的关键性资源;1993年,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社会”的概念,指出知识已经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资源,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保罗·罗默(Paul Romer)则认为:通过技术、知识等内生创新,可以颠覆传统收益递减的规律。

以上论断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著。

针对这样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学术界和产业界纷纷探讨组织结构的变革。除了驱动组织结构向网络化、结构扁平化、分工柔性化、权力节点化、内部市场化等方向变革外,在传统的三层架构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增加了一个层次:知识工作层。其主要负责组织中的信息流转和实现组织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在这一层次,活跃着两类群体。一是信息工作者,其使命是实现信息在组织中的有效流转;二是知识工作者,其使命是实现组织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对应着现代组织的四层组织架构,存在着服务于与之职能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包括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知识工作系统(KW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经理信息系统(EIS)。这些系统与组织层级的对应关系如图11-1所示。(www.daowen.com)

图11-1 组织中的信息系统

这些不同功能与形态的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管理层次以及对应的决策类型,可以通过图11-2表示。

图11-2 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层次及决策类型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