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息收集的意义与方法

信息收集的意义与方法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收集的经济性原则也称适度原则。信息收集的范围包括:内容范围、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这是由信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信息收集的相关性要求决定的。一是“分类加主题方式”,其适用于大型信息资源的整理。二是“主题方式”,即将采集到的信息按照不同的主题分区,相同主题的信息归纳到一起,大主题下还可以再设小主题,使得信息的归属清晰、合理、方便使用。

信息收集的意义与方法

1)信息收集的实质

对于信息收集的实质,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信息收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获取信息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的特定的信息需求。其次,信息的收集具有选择性。信息是由信息源产生的,外界的信息源数量多、范围广,所产生的信息种类繁多、内容芜杂。有用信息、无用信息、虚假信息、有害信息混杂。因此,收集信息必须认真加以选择。信息的选择是以采集的信息与用户需要的信息是否匹配为准则的。第三,收集信息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或利用一定的手段。

2)信息收集的过程

为了确保信息收集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遵循科学的信息收集流程。

信息收集工作包括:明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收集目标、制订信息收集计划、选择信息收集策略、实施信息收集、整理数据与编写报告、收集结果的评价、信息的后继管理等基本程序。

(1)确定信息收集需求

在开展信息收集之前,首先应当把握所需信息的内涵与本质。如果是根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收集,则更应该而且必须详尽地了解信息的最终用户的对信息的应用需求,包括用户明确表明的信息需求以及尚未明确表达的潜在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的主要内容、形式特点、涉及的范围、时间约束等。只有明确了信息需求及其用途,才能够确定具体的信息采集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信息收集。

图6-1 信息收集的流程

(2)确定信息收集目标

进行信息需求分析,其目的就是确定信息收集的目标。在确定信息的收集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而满足需要的信息总是特定的。因此,信息的收集要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收集利用价值大的、适合当时当地环境条件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②真实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客观。当然,这个原则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这样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反复核实,不断检验,力求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③完整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广泛,全面完整。只有广泛、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动和决策对象发展的全貌,为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当然,实际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全面完整,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备的信息下做出科学的决策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④及时性原则。所谓及时性,是指信息收集者对有用信息高度敏感,不失时机地采集到能够反映事物的活动状态、体现事物的性质、映射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信息,也包括及时从数量众多、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挖掘出尚未发现或未曾使用过的独具特色的信息。在信息基本概念中,曾经强调信息的时效性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信息产生的时间越长,信息的效用就越小,过时的信息其价值已经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⑤预见性原则。在信息收集时,既要着眼于信息用户的现实需求,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要注意了解和把握信息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以及信息需求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收集那些对将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信息,提高信息服务的主动性。

⑥经济性原则。信息收集的经济性原则也称适度原则。所谓适度是说在信息收集中不能单纯考虑信息的完备性,还需要兼顾信息收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兼顾收集信息的质量与成本,尤其要考虑信息收集所必然产生的物质成本、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优先考虑选取成本最小(如采集路径最短、费用最低、获取最易)的信息收集路线及方法;选择信息密度大、权威性强、可信度高、利用价值大的信息源作为信息收集的对象。(www.daowen.com)

(3)选择信息收集策略

信息收集策略是为实现信息收集目标而制订的信息收集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信息收集对象的确定、信息收集范围的确定、信息收集渠道的确定,信息收集方法的选择以及信息检索策略的制订等。

信息收集的范围包括:内容范围、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①内容范围:是指由信息收集目标和需求的相关性特征所确定的范围,包括本身内容范围和环境内容范围。本身内容范围是由事物本身信息相关的内容特征组成的范围;环境内容范围是由事物周边、与事物相关的信息的内容特征组成的范围。

②时间范围:是指在信息发生的时间维度上,根据与信息收集的目标和需求具有相关性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这是由信息的历史性和时效性所决定的。

③地域范围: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地点上,根据与信息收集目标和需求具有相关性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这是由信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信息收集的相关性要求决定的。

信息收集的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源定义为:“组织或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统称为信息源。”其包括以下类别:

①实物型信息源:又称现场信息源,是指具体的观察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有关信息。

文献型信息源:主要是指承载着系统的知识信息的各种载体信息源,包括图书、报纸、期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公文等。

电子型信息源:指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信息源,包括广播、电视、电子刊物等。

④网络信息源:指蕴藏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有关信息。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手段。

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网络收集法等。相关方法将在后续章节详细讨论。

(4)信息的整理

信息收集工作不是将所有采集到的信息不加整理地传递给信息用户,而是要将信息通过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按照用户所满意的内容与格式提交用户。因此,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是信息收集的重要环节。常用的信息整理方法有3种。

一是“分类加主题方式”,其适用于大型信息资源的整理。在对信息进行整理时,先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区别开来,然后再按设定的主题分类将有关信息聚集在一起。根据信息量的大小,还可以采取大类下再设小类、大主题下再设置小主题。

二是“主题方式”,即将采集到的信息按照不同的主题分区,相同主题的信息归纳到一起,大主题下还可以再设小主题,使得信息的归属清晰、合理、方便使用。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小型信息资源的整理。

三是“数据分析报告”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应信息用户的要求而进行的。信息用户在要求采集信息的同时,要求信息收集者根据信息收集的结果,形成相关的信息调查研究报告,就信息用户所关心的问题,利用所采集到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种信息整理方式实质上已经上升到信息情报研究的高度。它要求信息收集者不仅要具备采集信息方面的专长和能力,还需要具有信息分析、研究的能力,驾驭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