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通过设计产生出所能形成的备选方案。其具体任务是:
1)构建问题的分析模型
在方案设计时,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能够清晰描述问题的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得以有效地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的生产由哪些因素造成(尤其在多因素交织影响的情况下),导致问题形成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以及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与此同时,一个能够清晰表达问题的模型(特别是可视化模型)对于在分析的过程中展开交流与辨析也非常重要。
2)确定目标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1967年最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认为:目标是一个试图完成的行动的目的,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西蒙则认为:“问题的解决开始于首先确定目标”。
目标的设定对于方案的制订、方案优劣的评判,以及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十分重要。在决策中,目标的设定必须满足与此决策存在利益关系的相关对象各自的利益述求,这些与决策利益攸关的对象,我们称为“权益集团”。好的决策目标应该是决策效果的价值最大化、决策结果的可达性以及权益集团对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这三者间的平衡,即达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与此同时,既然决策需要满足多方的利益诉求,决策所期望实现的目标就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目标组成的目标集,这就需要我们在目标体系的设计中,注意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确保关键目标的实现。另外,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评判方案的结果与目标的接近程度,以支持对方案的抉择,还需要为相应的目标拟定评判标准(Set Criteria for Choice)。因此,确定目标体系包含决策的目标设定以及构建评判目标的指标体系两项任务。
3)分析、设计方案
针对已经明确的问题,设计出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在方案设计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
①化多为少法:将多目标问题化成只有一个或两个目标的问题,然后用简单的决策方法求解,最常用的是线性加权方法。(www.daowen.com)
②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③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④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⑤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⑥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⑦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⑧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等。
4)决策方案的检验
方案验证(Validation of method)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明确不同方案各自可能产生的结果,比较相关结果与目标要求的接近程度,确认方案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二是对方案的可执行性进行验证。无论拟订的方案如何优秀,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的保障,就不能够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并最终使得问题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