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Decision Making)是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关于决策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描述,《现代管理学》一书的作者亨利·艾伯斯(Henry Albers)曾说“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行为方案中做出选择。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美国的著名管理学者里基·格里芬(Ricky W.Griffin)则指出“决策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决策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
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组织或者个体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根据对客观环境和自身状况的认识,在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或者满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以上关于决策的定义表明:
①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展开的。没有问题就无须决策,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因此,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十分明确的,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是清晰的,而且设定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可资衡量比较。
②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比较其优劣,更没有可选择的余地,也就不需要决策。因此,“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决策时不仅要有若干个方案相互比较,而且决策所依据的各方案必须是可行的。
③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评价。对此需要遵从两条规则:一是,在没有不同意见前,不要仓促决策;二是,如果看来只有一种行事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往往可能是错误的。(www.daowen.com)
每个可行方案都有其可取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必须对每个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包括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通过评价,明确各方案对目标的贡献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比较各方案的优劣。
④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最优的或满意的方案。决策理论认为,最优方案往往要求从诸多方面满足各种苛刻的条件,只要其中有一个条件稍有差异,决策的最优目标便难以实现。所以,决策的结果应该是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满意方案。
⑤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决策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同时它也受价值观念和决策者经验的影响。在分析判断时,决策者的价值准则、经验与知识会影响决策目标的确定、备选方案的提出、方案优劣的判断及满意方案的抉择。管理者要做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决策行为的依据。现代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Luther Halsey Gulick)。他在其成名著作《组织理论笔记》(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行政领导的功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这些观点对后来的决策理论颇有影响。
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管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实现的。1944年西蒙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1947年,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发表了《理性抉择的行为模型》(经济学季刊,1955)、《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决策模型》(美国经济评论,1959)、《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1975,1977)、《有限理性模型》(1982)、《人工智能科学》(第3版,1996),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