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系统的特征与整体性要求

系统的特征与整体性要求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之所以提出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防范“次优化”问题。所谓次优化问题是指:在我们考察系统时,时常存在这样的系统,当考察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时,会发现每一个要素都是最优的,但是其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却不是最优的。以上系统的五大基本特征,既刻画了系统的本质属性,也为研究系统问题提供了逻辑思路与基本框架。

1)目的性特征: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特定目的而构造的

所谓目的性,是指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须具有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并集中体现了系统发展的总倾向和趋势。一般而言,系统的目的性与整体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的集合,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可以讲,没有目的就没有要素的集合,也就没有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确定系统应该达到的目的,以明确系统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最终状态,以便依据这个最终状态来研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2)集合性特征: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元素集合而成的

系统是由具有独立的功能的相关要素集合而成的。这些组成要素的功能相互支持、互为依托,是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所不可或缺的。比如,要搭建一个控制系统,其必须具备5个基本功能要素:控制对象、控制信息、控制指令、控制目标和控制主体。

这一特征要求,在明确了系统的目标之后,需要通过分析,弄清楚要实现系统的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功能要素,以及实现这些要素所规定的功能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3)关联性特征:系统的组成元素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

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而各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称其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

因此,在考虑系统问题时,在明确了系统的目标以及确保目标实现的所需要的功能要素之后,需要进而分析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实现的方法,以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

4)整体性特征:系统的各个组成元素都要服从系统整体(www.daowen.com)

系统的整体性又称为系统性,通常理解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系统的功能不等于其组成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它表明各功能要素在有机地组织成为系统时,这个系统已具有其构成要素本身所没有的新特质,其整体功能也不等于所组成要素各自的单个功能的总和。

之所以提出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防范“次优化”问题。所谓次优化问题是指:在我们考察系统时,时常存在这样的系统,当考察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时,会发现每一个要素都是最优的,但是其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却不是最优的。

根据系统整体性的这一特点,在研究任何一个对象的时候,不能仅仅研究宏观上的整体,也不能仅仅研究各个孤立的要素,而是应该了解整体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以及在宏观上构成整体的功能并实现其最优。这就是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时,必须从整体性概念出发,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住系统的整体效应。按照整体效应最优的要求,在构建系统时,须着力确保所有的系统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实现均围绕系统整体最优的目标实现,形成1+1>2的系统整体效果。

5)界限性特征:系统边界确定系统范围

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要和环境有着现实的联系,系统的行为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所谓环境是指系统与边界之外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相关客观事物或其总和。系统的边界是系统所包含的功能与系统不包含的功能之间的界限,它由定义和描述系统的相关特征和要素的集合所组成,起到对系统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过滤的作用,并区分系统及其环境,在边界之外是系统的外部环境,它是系统存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虽然由于系统的作用,会给外部环境带来某些变化,但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外部环境的性质和内容发生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系统的性质和内部功能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任何一个具体的系统都必须具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功能,否则,将难以确保系统持续地生存与发展。因此,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必须考虑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以上系统的五大基本特征,既刻画了系统的本质属性,也为研究系统问题提供了逻辑思路与基本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