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电力及相关行业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对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思考与探索。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下面针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新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发电环节中的新技术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新能源并网技术主要包括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技术、新能源发电智能监控与并网技术、试验检测与认证技术、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控制技术等。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试验检测、风光储联合运行控制方面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功率预测方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运行中心,是国内首个专门用于电网运行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可将预测精度提高1%—3%,达到80%以上。并网与监控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了国调、分调、省调一体化的风电运行实时调度监测网络,覆盖32个省级以上调度机构、全部810座风电场。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控制方面,建设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家口坝上张北地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风光储调度一体化综合项目。
2.输送电环节中的新技术
无人机巡检:无人机巡检可有效降低人员安全风险,提高对隐患、故障的定位监测,替代人工对于高山密林、广袤农田区域的杆塔、线路巡视,最大限度保护自然和农业环境。国网山东公司2010年自主研发成功国内首套智能电力线路无人飞行巡检系统,已实现导航、测试、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
直流融冰技术:为了应对冰灾,研制出了具有覆冰图像防雾、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的红外动态图像监测装置,研制了不同容量、3个系列9种型号的交直流融冰装置,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已实施百次现场融冰工作,有效防止线路倒塔断线事故,同时减少了冰闪跳闸事故概率。
3.配电环节中的新技术
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精益化管理。
我国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项目,建立了包含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分布式终端的协同调度系统,实现储能主动负荷调度,以及分布式电源与电网间的协同互补,提高了分布式电源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在国际上首次大面积成功应用了电力EPON技术,有效保障了配网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www.daowen.com)
4.用电环节中的新技术
电动汽车充换电:发展电动汽车交换电要制定充换电设施标准,编制形成充换电设施标准框架体系;要研发完成交直流充电设备、电池更换设备、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并且在高效能量转换及传递技术、运营管理技术、动力电池及充换电设备检测技术等领域要取得重大突破。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我国首次提出基于多种加密技术的安全防护技术方案,研发设计了国际首款具有双向计量、安全加密、先进通信、远程费控功能的智能电能表。并且率先统一了智能电能表及采集设备的型式和结构设计,首次提出远程及本地通信单元模块化、可互换的设计方案。
5.变电环节中的新技术
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目标是建成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的变电站,以安全可靠、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经济高效为原则,具有智能化、集成化、协同互动、自主自治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信息就地采集处理,缩减电缆长度及二次屏位数;应用预制舱等一体化集成化设备,建筑面积减少40%;减少建设工期25%。应用新式电子式互感器,全新研制隔离断路器和站域保护控制装置两类设备。建立了具有开放式接口标准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全站各专业系统共享网络和数据资源,实现顺序控制、智能告警与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高级应用。
6.调度环节中的新技术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指能够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灵活协调、优质高效、经济环保运行和调度生产各项运行、管理要求的平台。主要由基础平台和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调度管理四类应用构成。我国自主研发了开放安全的D5000平台,实现了调度控制业务的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支撑了特大电网多级调度的协调运作。研发了高效的安全服务总线、动态消息总线、跨安全区邮件总线和广域流转的工作流引擎。研发了面向电力系统设备、支持公共信息模型(CIM)标准、广域分布、直接定位的实时数据库技术。研发了支持海量数据存储的时间序列实时库和无损压缩的时间序列历史库,实现了大电网动态数据的高效存储与访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