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深处在大凉山之中,祖祖辈辈都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土地,像亲吻每一寸肌肤一样,亲吻这片亲切而熟悉的热土。然而,丈量十分艰辛,几十年过去了,路还是那样凹凸不平,不是沿山边而行,就是从河水中蹚过。我们先不说路的事儿,来说说水与桥的事。
在特补乃乌村,同大凉山其他村落一样,也是依水而居。老百姓常年生活在边远山区,狭长的山沟沟里,大约从村口到村尾,从1组到6组,约十几里路。路陡、窄、不平,这些都可以克服,但山上自然形成的河道一旦发大水,就阻碍了人们的通行。
这些河道,平常没有急流,青壮年凭借矫健的身手,就在河里垫上几块大石头或几根大圆木做铺垫,小心翼翼地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但一老一小,走过去就显得困难。平常都很危险,让人提心吊胆,水大了,淹没了河床里垫脚的石头,那只能“望洋兴叹”了。一旦遇到山洪发大水,老百姓就要面对更加严重的危险;遇到急事,那就只能冒险走过去,就这样熬了很多年、很多年。
这河吧,说宽不宽,说深也不深,但就是这么现实的小问题,也是影响民生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河道整治项目中,也把修桥作为一个子项目来完成。过去十分简陋、不安全的土桥,我们重新建设或加固,做到造型美观,质量第一。五座小桥,如今横跨在几米、十多米宽的河道上,桥的两边都安装了安全护栏,每当老百姓从桥上走过,脸上露出的笑容那是满满的安全感。
现在老百姓从左到右,从南到北,轻松走过,再也不会回到那惊心动魄的年代了。彝族群众把每座小桥,亲切地称为幸福桥、放心桥、连心桥,因为他们盼了几辈子、受怕了几辈子,如今再发大水也不怕了,真称得上“天堑变通途,险道变坦途”。(www.daowen.com)
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都可以通过,就是再大的汽车也可以开进村里。一座座小桥,也为他们过上现代化生活铺平了道路,现在特补乃乌村的一座座小桥,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着甲甲沟村。甲甲沟村与山上环线路交会的地方,那里溪水潺潺而过,灵动清澈。美中不足之处,是流水过处,群众行走不便,垫上几块石头踩踏而过,也不免有滑落摔倒的隐患。尤其是村里的小朋友,每次过河他们都要脱下鞋,挽起裤腿,慢慢地涉水过去,看着真让人心疼。
早些时候,我们与县里协调,将此问题纳入规划统一解决,建桥铺路,解决老百姓出行之难。如今,已经提上日程,施工队伍早早进场开始施工。
这些不起眼的小桥,似乎不值一提。但,小桥不小,有着大作用和大意义。自此之后,小桥成了村里人快乐幸福的小桥。“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描绘的意境韵味十足,正是当前的写照。一座座小桥,让村里呈现灵动的美、整体的美,是美丽乡村的又一风景线。
小桥还和群众心连着心。干工作就要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一座座小桥不太起眼,但都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桥修好了,这下就再不担心人们滑倒了,不担心鞋打湿了,不担心小孩落水了。看到小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安全通过,真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烟草人也确实与百姓心的距离更加近了。
修一座小桥,是小事一桩,小事办好,就不是小事。以民为天,就在于小事件件落在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