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余世维
上次“瓶颈”问题的顺利解决,主要还是方法得当,以每周例会的形式,是推进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利用大家掌握的情况查找问题、寻求原因,把每项工作在现场得到具体化。这种“会诊”的方法在5年的扶贫历程中,形成了常态化的机制。
说实在的,扶贫过程中干一件事有时真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前期形成了推进时间进度表,决心也大,态度也坚决,心气也比较高。一进入具体实际项目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问题,再加上开始我们没有经验,不清楚怎样才能更科学些,只有边实践边摸索。通过摸索,我们总结了一套方法,就是每周“会诊治病”。
每周“会诊”,就是扶贫办的同志大体上一到两周,到村上去现场查看,召开例会,现场解决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制订下一周的推进方案,防止问题久拖下去,形成不必要的瓶颈。在之前特补乃乌村的推进中,我们也是这样坚持的。现在看来,将之借鉴到甲甲沟村也十分必要。
每次到村里,扶贫办的同志先到施工现场检查上一周工作的落实情况,进度怎么样、质量如何、在推进中有什么需要协调的问题,是否按时限完成了……每次把这些情况进行梳理,做到心里大致有数。之后就在村口或农家小院里找个地方,共同研究下一周解决的方法,也对下一周的项目推进进行具体安排,并做到责任到人。
比如项目进度问题,要分析进度慢的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是不可预见或是责任不到位,都要把问题找出来,原因分析透,提出解决的方法。比如,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就请专家来检验把关,是投入少,还是没有坚持标准,该返工的返工,该完善的进行完善,措施都要十分地具体,铁板钉钉子。再比如,工作协调上出了问题,影响整个面上的进展,扶贫办同志及时给县上领导和挂靠特补乃乌村的县委郭部长进行汇报,在他们协调下,涉及到相关部门,现场进行办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形成推进的合力和力量。(www.daowen.com)
这种“会诊治病”的方法,环环相扣,工作中无缝衔接,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掌握和反馈,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克难攻坚。每次会诊,扶贫办的同志不仅召集乡里和村里的干部参加,具体承接项目的施工方也要参加,涉及的县里相关部门,也要派代表参会,结束之后将情况反馈回去。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现场督导检查,现场传导压力。试想一下,如果来的少了,会诊少了,很多项目遇到问题就会放着,大家不闻不问,遇到问题绕道走。但时间不等人呀,问题一拖再拖就会延误整个工期。所以,这样的“把脉诊断”,看起来简单平常,短平快,但对于推进工作是十分奏效的,坚持这么多年,我们也尝到了甜头。
当然,每周“会诊”也并非每次大家的意见、建议都一致,需求都得到满足,甚至也会发生争论,有时还会伤到感情。说实在的,有时内心很不舒畅。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反复商量,尽量求得想法一样。意见各执,甚至因工作有时闹一些不愉快的话或事,我都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这是主流,在项目推进中,尽量达到想法统一、尽善尽美。
这个方法管用是管用,却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扶贫办的同志很辛苦,他们这几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一年十二月,他们月月来;一个月四周,他们周周往。扶贫办的同志们聚焦凉山“主战场”,把每周督战的工作方法贯穿始终。
辛苦归辛苦,但每当一个项目完成,一件事落地,大家流露在脸上的笑容,心情是十分高兴的。因为都在实实在在干事,认认真真工作,一心一意把每个项目向前推进。工作中的种种付出也好,现场发生争执也罢,早都丢到脑后了。
在扶贫的第一线,不管是烟草局,还是县上领导、乡上干部、村里的老百姓,当他们用手机拍了一张又一张的工作照片,召开一次次的工作例会,推进落实一个个的项目完成,就已经把自身定格在甲甲沟村、特补乃乌村热火朝天的扶贫战场上。他们个个都是战士,而且是值得骄傲的战士,我们都向他们敬礼!
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定点帮扶特补乃乌村周例会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