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无接触金融:数字货币的新时代

无接触金融:数字货币的新时代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在金融行业中,线上金融、无接触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带动下已然成为焦点。在特殊时期,无接触金融服务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传播问题,而且在疫情结束后,该模式的服务可以帮助银行降本增效。在新的“无接触”业态下,在银行的业务层面,金融科技赋能必会使其更具竞争力。打造“无接触”银行,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举而全攻的事情,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电子支付本身也有数字货币属性。

无接触金融:数字货币的新时代

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在金融行业中,线上金融、无接触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带动下已然成为焦点。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处于线上发展的“澎湃期”。在特殊时期,无接触金融服务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传播问题,而且在疫情结束后,该模式的服务可以帮助银行降本增效

疫情期间,为了让经济平稳的运行,银行业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下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了金融支持方式,对疫情期间线上普惠金融供给和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目前的疫情形势,也给未来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如何与时俱进、抓住机会,达到自身业务的智能化、线上化、远程化是所有银行业机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在线服务”加速引爆导致流量“迁移”。这次疫情影响了线下消费的需求,却刺激了线上消费需求,这是流量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绝佳机会。线上教育、线上金融、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等这些低成本的商业模式迎来了新商机

例如,平安银行推出的“在家办”仅用了两天时间,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客户可以直接在家完成开户、转账、还款、投资理财、购物、缴费、充值等多项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其次是“数字鸿沟”加速填平导致流量“下沉”。根据QuestMobile的监测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网民互联网使用时间由50亿小时直接上升到60亿小时。我国互联网市场空前扩大,农村网络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进而成为金融机构发展“零接触”银行的客户支撑。针对“备春耕”的需求,亿联银行决定在疫情期间将线上业务下沉至农户,让农户在家就可以获得线上农贷业务,得到信贷支持。

最后是“场景金融”加速布局导致流量“渗透”。如电商平台的账务处理需求、网络购物的消费贷需求、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信贷需求等都增加了新的应用场景。当传统银行门店网点优势被忽视,线上客户又单一,就要将服务敏锐地嵌入客户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中去,提高服务融合性与渗透性,打造“线上+线下”新场景发展金融行业的契机。

银行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危机并存,银行的客户多数由“上门”转为“上网”,这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机遇。但“零接触”并不是“零服务”,客户可以根据App、小程序和微信客户端等了解自己所需的同质化的产品和功能。银行同时可以通过运营能力,从互联网运营的角度,把客户吸引并转化过来,再进行有效触达、识别、交互和反馈,进而达到客户关系和业务转化的平衡。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产品层面的差距随之变小,科技赋能的互联网运营能力决定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力。疫情将开放的外部市场“隔离”到了银行面前,能否运用运营能力在一片红海中找出蓝海,既存在挑战,又充满希望。

在新的“无接触”业态下,在银行的业务层面,金融科技赋能必会使其更具竞争力。打造“无接触”银行,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举而全攻的事情,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根据互联网银行战略管理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从系统化角度分析,总结出五点“无接触”银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银行如果走向线上化发展道路就要面临着开发成本、人员成本、硬件成本、时间成本等巨大的成本付出,并且这些付出在短时间内得不到任何回报。打造“零接触”银行的第一步是确定是否要走线上发展道路。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产品、业务的特点和客群分布来进一步设计,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适合“云端”,如果疫情结束之后,线上业务达不到预期,那么损失不可估量。就目前国内形势分析,在战略层面打造“零接触”银行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银行赋能强大的科技实力完成数字化转型;另一种是一些民营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数字银行或者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战略,例如,网商银行(主要股东阿里)、微众银行(主要股东腾讯)、亿联银行(主要股东美团)和新网银行(主要股东小米)。

如果确定将“零接触”银行作为发展战略,那么最重要的是先建立用户思维。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其需求深入了解并分析,制定出产品组合或者定制产品序列,与此同时建立双向驱动机制用于与用户直连互动。

例如,对大家最为关注的疫情新闻,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将关于疫情的线上问诊、地图查询、数据动态等相关信息加入银行应用,毫无疑问会增加客户的关注度。如果想进一步拉近用户与银行的距离,可以针对客户的风险等级推出相应的金融教育;针对防疫物资企业推动线上供应链贷款便民服务、理财服务和线上金融教育等附加服务。(www.daowen.com)

从用户接触到银行线上服务的第一刻开始,无论是客服和售后服务、办理流程、服务的响应速度,还是按钮的设计、界面的配色等元素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维持后台系统的可靠与高效性方面,金融科技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自身情况将适合线上发展的产品进行升级,除了满足客户基本需求之外的转账、贷款、理财等服务,智能投顾、生活类服务等增值服务也成为了银行线上业务的标配。这样通过高频使用的功能丰富低频的产品线都是为了增加客户的粘性,最终实现“高频”打通“低频”的效果。

打造“无接触”银行的第一驱动力就是金融科技,目前银行面临的重大考验就是,是否可以利用新兴技术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这也是核心竞争力之根本。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是数字货币(DIGICCY)的一种。DCEP的完整字面意思就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本身也有数字货币属性。

DC指的是数字货币,与人民币1:1锚定,EP指的是电子支付。这款数字货币同时具有法币和支付功能,用于替代大家口袋中的现金。尽管看似微小,但是DCEP有着重要作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代替微信与支付宝的付款方式。

那么,DCEP这一新事物会为我国未来的新金融领域带来哪些变革呢?

普华永道曾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居全球第一,达到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渗透率高达86%。想一想,你多久没有用现金了,无现金已经渗透进我们各个生活场景。现在,我们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吃饭、购物、出行等等一切付费问题。

在未来,一个DCEP钱包就可以代替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小额手续费。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两张银行卡,余额分别为400元和200元,当你关联DCEP钱包之后,余额就显示变为600元。当你需要支付500元花费的时候,无需两个卡之间转账,你只要设置了银行卡消费优先等级,DCEP钱包直接帮你搞定。

我们是否可以用DCEP钱包代替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等App?

先说两个小概率事件,如果把钱放在商业银行中,然后银行倒闭,用户最多保障拿回50万元以内的存款;如果把钱存放在支付宝、微信支付账户中,一旦平台破产了,用户有保障拿回钱吗?但是央行不存在倒闭的可能性,所以把钱放在DCEP钱包中是最安全可靠的。第三方平台未来可能是大数据中心或者由用户流量转型为线上入口。从长远考虑,DCEP实时反映了国内的经济趋势,规避了金融风险,央行可以精准地制定出货币政策,而商业银行的媒介职能可能会被大幅削弱。

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被盗刷信用卡的风险、微信截图的造假、收到假钞后的叹息。而DCEP是否可能出现假钞?DCEP起源于央行,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可溯源性,每一笔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给伪造带来了极高的难度。

那么,DCEP是否可能被盗刷信用卡?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等级要求极高,所以,由央行发行的DCEP安全等级是十分让人放心的,不会出现盗刷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