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个人卓越特质转化为企业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个人卓越特质转化为企业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移性是指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被转移的难易程度。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管理运作,实现个人特殊技能与企业其他可留存资产的有机关联,建立起高效低成本的备份机制,推动个人卓越特质向企业资源的转变,使员工特殊技能在企业持续的运作过程中发挥作用,使企业的核心能力突破个人与团队的局限,从而保证并不断提升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

推动个人卓越特质转化为企业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1990年,C.K.普拉哈拉德和G.哈梅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能力》,提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可定义为企业独具的,使其能力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并非是拥有的一项技术或某项技能,而是包括人文因素在内的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1991年,格兰特提出评价企业核心能力的4个判据,即占用性、耐久性、转移性、复制性。其中给出的四性概念如下:

占用性是指企业内部某些战略资源不能归企业所有,而被某些个体据为己有的占有程度。

耐久性是指企业战略资产作为利润源的持久程度。

转移性是指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被转移的难易程度。

复制性是指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难易程度。

从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要素可以看出,企业要长期处于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则必须拥有高耐久性、低占用性、低转移性、低复制性的资源。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用来生产的设备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企业大部分资产的耐久性已大大降低;但同时也清晰地发现,基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方便与人文特质的日益关注,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企业人文资源与人文过程及其团队方法的长期生存经历了多代产品,企业商誉、品牌在社会上的人文影响以企业文化的方式持续长存,使企业核心能力的耐久性有了新的活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技术过程与人文过程高度和谐的企业,其核心能力就可能是耐久的,相应地其竞争优势就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被削弱。

从占用性角度来看,如果企业核心能力实际上为少数人所拥有,一旦他们转而投向竞争对手或自立门户,企业就很容易承受巨大损失。作为一个企业,对其固定资产的拥有容易,但对员工掌握的技能、知识的拥有则没那么方便。对企业员工个人所掌握的特殊技能的拥有,只能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获得体现。如果某种资产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就很难被其他人占用,这样的资产占用性就低,企业可凭此而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就高。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管理运作,实现个人特殊技能与企业其他可留存资产的有机关联,建立起高效低成本的备份机制,推动个人卓越特质向企业资源的转变,使员工特殊技能在企业持续的运作过程中发挥作用,使企业的核心能力突破个人与团队的局限,从而保证并不断提升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

另外核心能力和企业资源越容易被转移或复制,企业就越难把这些资源作为赢得市场的个体优势,而只有那些深深植根于企业组织,融于企业的文化和可长久保存资源体系之中的战略资源,才是难以被转移与复制的,才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的利用价值。(www.daowen.com)

很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作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方,日常生活用品机械设备能源材料的生产方,物质资料的耐久性、转移性、复制性而形成的劣势不言而喻。科技的进步越快,设备的相对性能劣化越迅速,企业硬件造成的市场竞争劣势越明显。其特殊的市场与生产链地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企业的人文资源、人文过程及其团队方法,存在于人才资源、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只有培养大量的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自身优秀的生产管理和组织体系,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技术资源与人文过程的高度和谐,在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信息的共享度和可追溯性,使得企业员工个体的独立占用性最低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性资源继承性高,竞争要素的转移性和复制性低,获得企业发展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点检定修制的实施,借助于强大的企业信息平台,使得长期的设备运行与状态信息以记录、台账等形式可以追溯,使得企业员工的卓越特质以标准、分析、总结、评估等内容在信息平台得以长期留存与共享,成为企业员工持续经验交流与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真正实现员工的特殊技能向企业资源化的转变。具体来讲:

1)加强了设备的技术台账工作,包括设备的铭牌台账、点检记录、缺陷及消缺记录和检修记录等。

2)编制和完善了设备管理标准,主要有检修规程、点检标准、作业标准、维护保养标准(包括润滑标准)等构成的四大技术标准,及其他设备管理相关标准,如:设备检修管理标准、状态监测标准、备品配件管理标准等,使设备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3)加强了对设备的技术分析工作,如定期开展的缺陷分析、定检分析、状态监测分析、危险点/薄弱点分析、保护梳理和设备检修中的解体分析及设备存在问题的专题分析等。

4)加强了设备检修管理的总结工作。通过设备检修的冷热态验评、检修总结、定期的月度总结、临时性的抢修总结、调停检修总结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修正检修管理上的不足,提供了基础信息。

另一方面,点检定修的实施,进一步凸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企业员工技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上的重要性。如企业员工在现场生产工作过程中对出现的设备问题的解决技能,在施工、检修、消缺等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与管理能力,在生产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与人际平衡能力,都将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并随着管理的实施与深化而获得发展。通过管理模式革新与管理方法的探究,这一些也必将成为企业管理成果的总结内容,最终使得人本文化在企业的长期管理工作中形成久远影响。

无论是技术成果的汇集,还是管理成果的提炼,都是企业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所拥有人力资源优秀要素向企业本身资源性转化的过程与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