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设备管理活动面广,涉及设备寿命周期内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各个环节。对处于正常生产运行阶段的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运行、维护、检修与局部更新改造,其实设备的局部更新改造包含于设备的检修活动,往往作为检修项目的部分工作内容,在检修项目实施期限内完成。因而设备的维护、检修及其质量管理成为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根据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特定的安排,检修维护活动主要有定期大、中、小修、临修与日常维护。在企业设备检修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同具体作业、不同操作流程、不同控制阶段所显露的特性与要求,其质量控制措施和采取方法也呈现多样性,因而对质量管理人员知识与技术要求的全面性也高。在检修领域,可以把相关的质量控制集中到以下几个主要流程。
(1)设备管理过程
图5-1所示是现代企业设备管理过程质量控制节点图。企业工程扩建及局部设备的更新改造质量管控须遵循这一流程,它包含了对设计选型、监造验收、安装调试、交接、运行维修,及今后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程,贯穿于整个工程或设备的生产与经营过程,并在一定的企业管理组织构架下运作。设备管理通过管理功能,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它把设备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资源,最有效地发挥出来,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标。鉴于工程扩建及局部设备的更新改造往往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而要有效完成项目实施,落实质量管控,在项目实施之初,企业要有充分的人员,并组建高效的项目团队,以满足这一过程的人才需求。
图5-1 设备管理过程质量控制
(2)点检作业过程
图5-2所示为点检作业过程质量控制流程。点检作业过程是一个按标准、通过五官及仪器、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收集、现场施工及分析、总结,落实改进措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标准的执行、工器具的有效性、设备设计性能指标的把握,为工作开展及质量控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基础依托作用,点检人员、施工人员的技能技术与施工质量观念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因素。
一个企业点检工作是否做得到位,就看标准与工作分工是否合理,人员工作的实施是否严格、认真,分析、总结工作是否切合实际,所有信息数据与文件记录是否全面、清晰、可追溯。
(3)设备检修管理
图5-3所示展示了设备检修管理质量控制流程。在检修作业的管理过程中,有很多因素的控制与点检作业流程的控制相同,需按标准执行仪器、工具的使用,数据记录、现场施工及分析、总结,落实改进措施等。工器具的合规性验证与人员的技术技能是保证检修顺利与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依据。
图5-2 点检作业过程质量控制流程
图5-3 设备检修管理质量控制流程
当前,随着标准化作业的推进,检修作业标准或检修作业文件包已成为各企业统一操作标准、实施规范检修、避免偶发问题、确保检修质量的重要举措。检修文件包或检修作业标准的重要地位充分显露,因而,作业标准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错误的方向,必然形成错误的结论。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检修作业标准内容过于简单,只作流程性描述,成为摆设。②检修作业标准有工作叙述,无相关技术数据标准内容。③检修作业标准的质控点缺乏或设置不合理。④检修作业标准没有因时因地持续改进,错误引导。
以上种种问题在实施标准的初期最容易犯。一方面是因为为设而设,另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与人员技能限制。改变不良局面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设备重要性分类分区分步实施,同时选择合适的对象来完成适当的工作。检修作业标准基础的一点是编写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现场作业经验,了解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对设备结构、性能、特点了如指掌,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准确、有序、实用、合规的标准文本。
除了检修作业标准,还应做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质检与质控培训,使之掌握质量控制的操作基本理念、思路与实施方法。只有砝码与天平,才能确定物品的质量。
在实施具体检修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作业控制节点做好验查,以保证检修实施过程的合规性,与质量受控性。表5-11为一份检修作业标准化控制单,供大家参考。(www.daowen.com)
表5-11 检修作业标准化控制单
(续)
图5-4 外包工程质量管理流程
(4)外包工程管理
图5-4所示为外包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对于外包工程,除了技术内容之外,还增加了商务内容,主要是合同与招投标内容。对于企业,必须制定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标准,建立适当数量的合格承包商档案是需要的,以确保承包工程单位的资质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同时对于有不良表现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参与本企业的工程项目。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包工程(项目)严禁肢解发包,公司要对立项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负责,违反立项规定擅自对外发包工程(项目)的,按有关考核条款进行考核,并将追究当事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在项目具体质量控制中,发包工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对发包工程(项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工期管理,并进行全过程控制。其主要职责如下。
1)必须掌握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和依据,制定保证质量的各种措施,对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对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等级的资质审查。对涉及项目质量的材料进行验收和控制,对设备进行预检控制,对有关的施工方案、质量检验计划和方案进行审查。
2)对工艺质量进行控制,对工序交接、隐蔽工程进行检查,设计的变更审核、质量事故的处理,对质量和技术签证等进行控制,对出现违反质量规定的事件、容易造成质量隐患的做法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建立实施质量日记、现场质量协调会,质量汇报会等制度以了解和掌握质量动态,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3)严格进行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全面系统地整理技术资料,做好文件档案工作。
4)编制或审核项目实施总进度计划,审核项目的阶段性进度计划,制定或审核材料供应采购计划,寻找进度控制点,确定完成工期。
5)建立反映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记录,进行工程进度检查对比,对有关进度、工程量及时计量并进行签证,召开现场进度协调会。
6)与实际进度和计划发展发生差异时,必须及时制定保证不突破总工期的组织、技术、经济对策措施与总工期突破后的补救措施,然后调整其他计划,建立新的平衡。
市场化检修的大背景下,在外包工程的招标实施中,为了控制检修费用,企业往往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决定承包单位。虽然承包单位具有合格资质,但不能保证提供给本项目检修实施的工作人员都具有合格资质,因而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特别与承包单位约定参加检修实施人员的工作资质,要求保证检修人员具有工作经验与必要的技术技能,并在入场前进行核定。在近些年的检修过程中,已有很多业主在这方面为不合格检修队伍承担了不可忽视的重大损失。承包商为了在低中标价下保证利润,采取从劳务市场临时招募无资质人员从事特种检修施工,损害项目业主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