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引用点检定修管理的重要性

引用点检定修管理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体制中,专业点检人员处于设备管理核心地位,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目前采用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维修管理新模式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用点检定修管理方式第一要点在于落实具体设备的管理责任主体,一定程度上,管理是“盯”出来的。2)有效获取管理严肃的原始数据。点检定修制是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

点检定修是根据预防性检修原则和设备点检结果,结合设备状态评估和适度预知性检修原则,确定设备检修内容、检修周期和工期的一种检修策略。

通过对设备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结合状态检修与优化检修,可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进而降低维修费用。在这种体制中,专业点检人员处于设备管理核心地位,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管理活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冶金行业引入这一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国情与企业具体环境,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目前采用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维修管理新模式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引用点检定修管理方式首先必须把握点检定修这一模式的意义。

1)确立设备管理责任主体。引用点检定修管理方式第一要点在于落实具体设备的管理责任主体,一定程度上,管理是“盯”出来的。因而要管好设备,就需要去落实这个“盯”的责任。只有对具体设备进行分解管理,确立具体管理责任主体,设备才会有人去“盯”,而管理设备的责任者及工作业绩才有可能被“盯”。

2)有效获取管理严肃的原始数据。充分而严肃的原始数据是专业技术管理赖以进行分析把握设备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预知性项目检修的关键。点检数据的科学性、正确性、准时性、有效性,决定了技术管理和技术决策的水平,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设备管理的水平。严肃的原始数据将对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和维修费用的大幅度降低起决定性作用。

3)加强计划检修,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检修费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及早找出设备缺陷和异常状态,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由于把握了设备状态,提升了检修的计划性和工作效率。点检定修制是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应用这种方法,因为实施了及时的检修时机与高效的检修策略,可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它以设备状态的把握为维修管理基础,真正体现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精神。

4)推动标准化、提升信息化。点检管理工作建立了设备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性管理。检修规程的修订、作业标准的实施、作业过程的管控、作业结果的记录与总结分析,使得计划的规范化、操作的标准化有据可依。

点检管理由于管理内容精细,管理环节多样,对基础信息归集与统计分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一方面信息化的设备点检手段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包括设备的状态、缺陷、现场数据)的现场采集、自动上报和统计分析,建造出一条从现场操作层到专业管理层、再到单位决策层的“信息高速通道”,为设备状态检修提供翔实严肃而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另一方面也为如物资采购、使用与检修费用预算的执行统计等管理工作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

5)建设高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点检定修模式的实施,可以培养一批专技术、懂管理、有责任的设备管理队伍,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www.daowen.com)

1990年,C.K.普拉哈拉德和G..哈梅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能力》,提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可定义为企业独具的,使其能力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人文因素在内的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1991年,格兰特提出评价企业核心能力的四个判据:占用性、耐久性、转移性、复制性,其四性概念是[5]

占用性是指企业内部某些战略资源不能归企业所有,而被某些个体据为己有的占有程度。

耐久性是指企业战略资产作为利润源的持久程度。

转移性是指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被买卖的难易程度。

复制性是指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难易程度。

从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要素可以看出,企业要长期处于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则必须拥有高耐久性、低占用性、低转移性、低复制性的资源。

工矿企业,作为生产设备、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方,家居日用品、能源机械零部件及成品设备等的生产方,其企业生产装备的生产性物质资料的耐久性、转移性、复制性对企业竞争劣势因素不言而喻。科技进步得越快,生产设备的相对性能劣化越迅速,企业硬件造成的市场竞争劣势越明显。

不同领域的工矿企业,构成核心竞争力的经营基本面与整体效益要素各有不同,如采掘业,企业的经营基本面在于所占有矿产资源的品质、规模与稀有程度,而企业效益取决于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控制能力;对于新兴制造业,如汽车工业智能家居,企业的基本面集中于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而企业效益取决于产品质量、团队的营销水平与成本管控能力;而发电企业,企业的经营基本面在于设备的先进性与燃料成本,而企业的效益取决于设备管理水平与燃料成本控制能力。从以上工矿企业的经营基本面与效益影响因素看出,虽然不同企业有其特殊的市场与生产链地位,但决定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素基本一致,在于企业的技术资源、技术过程及其团队方法,还在于人文资源、人文过程、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只有培养大量的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自身优秀的研发团队、生产管理和组织体系,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技术资源与人文过程的高度和谐。在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信息的共享度和可追溯性,使得企业员工个体的独立占用性最低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性资源继承性高,竞争要素的转移性和复制性低,获得企业发展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