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村子引入了哪些优质产业与资源?这些新引入的产业和资源如何与村子里的原有的产业实现联动的?又是如何推动这些原有产业转型升级的?
我们刚来村子的时候,这里没有任何商业,连个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更不用说其他的配套设施。因为项目的筹备时间很短,我们最后决定做快闪店,引进了来自上海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Seesaw,让来自城市的朋友们,在32天的正展期间能在村里喝到品质咖啡。我们还跟景德镇一个非常出色的餐饮品牌“一夕餐桌”合作,将一个非传统的餐厅形式设在了茶山脚下,那里背靠树林,环境非常优美,人们在自然中用餐十分惬意。活动开幕的时候,村口唯一的乡土餐厅还有小卖部也开起来了,那个时候正好赶上收茶,所以有很多当地村民也会卖茶叶。因为时间短,未来我们要有计划地将项目拓展,希望可以这样持续下去。
为了持续挖掘和放大本地物产价值,我们创立了“拾八方(18²)”这个乡土文创品牌。名字来源于寒溪村18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个品牌是由我们团队来主导产品研发和推广的,比如为当地的特色物产茶和米酒做更加时尚态的包装设计,同时也跟其他品牌跨界合作了T恤等产品,设计的背心包也一度卖到脱销。还在村里开设了店铺,秋季的时候或许会有上新,可以期待一下。
2、艺术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艺术节的热度丝毫未减,我们看到有基于艺术家自身的访客团会持续研学、也有类似于“奈娃”家族与寒溪村走进电影院,实现跨圈传播。未来,艺术节走进日常运营,您的持续运营计划或者目标是什么?
天堂电影院是一个公益的项目,它的发起方是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晶视电影传媒,主要以面向乡村孩子的电影公益放映为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助学助农行动。六一儿童节时候,天堂电影院的第14站落地寒溪村。作为公益项目,企业的支持非常必要,所以这次的活动实际上是李佳琦团队的“奈娃家族”赞助的。闭幕式时,当地的孩子们既看了艺术项目,又为奈娃家族的卡通形象填色,同时还看了一场电影,所以这个闭幕式很圆满。
拾八方(18²) ---摄影:异想社
借助李佳琦的影响力,以及分众传媒雄厚的电影媒介,这次公益活动传播力度非常大,首先在国内上百个院线,播放了两周时间47秒的宣传片广告,对浮梁县和寒溪村的宣传力度很大,也让海量的受众因此看到了美丽的寒溪村以及魅力独特的艺术节。我们很乐于扮演这样的角色,以平台的搭建者,让企业以公益的形式践行社会责任,让地方获得宝贵的传播机会,这与我们的初衷非常契合,也都是我们作为地域型艺术节运作者的本分。以此为模版,也能为更多的企业参与铺就路径。
为了做好长期运营,我们与村里合作成立了运营实体,并以此作为桥梁,根据村子的需求引入资源,比如民宿、餐饮、营地、书店等这些业态,未来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我们在做第二期项目规划时,希望可以拓展到其他村子,有新的作品进来,而且也许会有社会资本或是公益资本自己来参与。
今年是中国乡村振兴元年,同时国家也在强调文化自信。我们的项目除了为浮梁县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以外,也促进了当地的文旅融合。未来三年我们也计划着先把寒溪村的旅游带动起来。
3、“艺术在浮梁”是“大地艺术节”模式能否在中国推动乡村创生的第一次检验,请问本次项目的成果是否达到您的预期?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我们团队的成员多数都去过越后妻有,参加过很多的考察和培训,“艺术在浮梁”虽然是在国内的第一个地域型艺术项目,但我们的工作是建立在多年的累积与充沛的经验之上的,在短时间内聚集这么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摄影师、插画师等等做出这样一个项目,我们还是很满意的,基本达到了初衷。在网上看了游客们自己写的体会,我是蛮开心的,因为这个是他们真实的反应。(www.daowen.com)
我认为寒溪村这类项目可能更适合于中国,一年内能完成,小而美,相较于日本的大地艺术节来说,也更为开放,更具中国的特色与原创性。我们不希望它是一个短期的项目一次性就结束,而是要从长线运营的角度来思考怎么让它能可持续发展。村中有非常丰富的农产品,植物和动物种类也很多,大量的乡土资源等待挖掘和转发,未来也会邀请更多专业人士来一起研究一起参与,让艺术真正在这里生长起来。
艺术在浮梁2021作品【五百笔@浮梁】——邬建安 摄影:田方方
艺术在浮梁2021作品【碑林散系——艺术福椋】——谷文达 摄影:田方方
艺术在浮梁2021作品【向光心乡】——于瑒 摄影:田方方
艺术在浮梁2021作品【我·家·乡】倪倪——霍城——于瑒摄影:刘新征
4、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上其他大地艺术或艺术介入乡村的项目?
我看到过一些艺术乡建项目的图片,整个占用了村民的耕地,上面放一个作品;或者作品直接放在稻田上,把稻子都压了。这种方式就是破坏性的,这种行为还是把“艺术”放在了乡村的前面,而大地艺术节的根本区别,不是在土地上放个作品就成为艺术节了,它其实更多的是想传达一种理念,项目要尊重当地,而你,也不是主角。
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大地艺术节名字的由来。“大地”两个字虽然是汉字,但在日语语义里更多是泛指乡土。“大地艺术节”这5个字也已成为“地域型艺术节”的代名词。事实上北川老师主持的每个艺术节,都是根据它所在地方的历史文脉和自然资源而命名的,这也包括大家熟知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只有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项目叫作“大地艺术节”,因为它是向这片传统的农耕地区的大地(土地)和自然致敬。其实它的日文原名是“大地的艺术祭”,这个“的”很重要,然而最初中文翻译时为了更顺畅把“的”去掉了,于是在中国的传播语境中,大家把“大地艺术节”理解成了一个品牌,也有的直接照搬使用,这从彰显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上讲,都没有益处。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在那么一个偏远的乡村里持续做了20年,我们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定是它背后的理念和方法。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在做自己的项目时,也应该重视在地的生长性。可以带动乡村发展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是艺术,但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能在当地扎根,获得当地人的支持。
百美村宿·田坝村,梧桐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