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承载着传统风俗,记忆着历史变迁,是构成中国乡土社会的基础单元,同时也是人们关于故乡的情感寄托。乡村振兴提出以来,国家花重金大力投资,修铁路、修公路、修电、修网络等等,为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有着重要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提升,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共同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背景下,国家一定更愿意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等软性层面上做投资,因为这是让整个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起飞的一个必经之路,往大一些说,它承载的是为全人类带来福祉的使命,这也是所有钟情于乡村建设的人的一个共同目标。
接触乡建以来,我在这个领域里面积累了很多的好朋友,也参加过很多相关的论坛,但我心中却时常感到五味杂陈,因为许多人在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用心负责地做了很多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软性尝试,但是一旦放到资本市场里面,会发现基本上很难存活,因为它们大多是分散的、多样的、零碎的,而资本是喜欢集中、量大、可复制、易增长的,也就是说,这些软性的尝试其实很难创造资本的高额回报,一旦没有盈利的循环,就很难持续下去。
当我们试图把乡村建设上升到乡村文明,甚至是人类共同文明的高度上,会发现与资本主导的行为逻辑如此的格格不入,这意味着在一个传统的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框架下,我们的软性层面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在做的乡村振兴,它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这件事情必须得先弄清楚。
在弄清楚之前,我想抛出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的基本推动力是什么?我的感受是两个字——欲望。被欲望支配的人类,会因为贪婪而不断地干“事业”,希望站到更高的台阶上俯瞰其他人。在这种逻辑主导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一方面被欲望驱使着竭尽全力地打拼,一方面又承受着无法满足欲望而带来的煎熬,在这种身心不一的状态下,我们很难觉得幸福,很难感到放松。
我们看新闻会知道,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选择打拼的同时,梦想着逃离北上广,回到乡村去寻求身心的自由。从这个社会现象上来说,现代人其实都有着类似的两面性,我们一方面被欲望裹挟着前行,一方面又在追求一个跟欲望推动的方向相反的一种文明的方向。这个文明的方向,或者说文化的基因,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里,存在于五千年前孕育的文明根源里,它不仅铸就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在今天依然充满着智慧的力量: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观念,促进着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友好交流。
屋顶露台效果图(www.daowen.com)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将会为全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将会推动全世界的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正在认真地践行着这个对全世界的责任,我们参与乡建的人也有幸加入到这个洪流当中,一起去推动全球文明的进步,迎接传统文化的回归。通俗些来讲,我们需要建立起让每个人能够产生关于幸福、快乐、富足与爱的内心反应的机制,以期唤醒内在文化基因的觉醒。如果放到普世意义上来说就是两点,我进入文化旅游行业、乡村振兴这个领域,想做的事情也是基于这两点:
第一,重现人天文明。前面说到现在的人是被欲望支配的,同时也自负地认为人定胜天。但是我们的祖先一直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中华民族有着人跟天最为接近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我们能够在“天、地、人”形成的宇宙里重新进行定位,我们就不会支持欲望无限度的膨胀。所以我找到的第一个点是“重现人天文明”,这是中华文化基因里本身就存在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重新找到我们在天地之间应该有的位置。
第二,传递善意。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善意”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奢侈,我们一直在强调善意,所以在回归人天文明的时候,应该让善意进行交互,就是把“付出同时得到良好的反馈”这一件事情变成常态,让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机会在一个安全放松的情况下愿意付出善意,同时得到善意的反馈,让善意在人与人之间能够持续地传递。
上述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两点:一个叫“人天文明”,我们要将其产品化;一个叫“善意的交互”,我们要将其常态化,这就是我们所有的文旅项目里面所用到的底层逻辑。我们要摒弃欲望指使的贪婪,回到人类跟天地重新连接的状态,传递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谢、关爱和友善。在这样的大原则下,我们去发现新的商业形态和社会形态。
乌尔禾国际文旅度假区产品地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