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伏知行村景观广场
红伏知行村效果图
旌阳区全域乡村振兴分区规划——抢占高地
袈蓝与乡村振兴的机缘始于2013年中国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项目,袈蓝也是中国首个联合打造这种概念的设计公司。在这个项目中,我意识到,作为靠谱的建筑师,不会为了一个单纯的网红建筑或为自己扬名立业而去做设计,否则最终可能留给乡村的是一个无效资产。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尤其是当我们去解决乡村问题时,习惯以传统建筑师的角色去关注乡村建设和空间的问题,以及从整治村容风貌到植入产业的空间需求等。实际上村里需不需要这个空间、村民怎么看待它、它是否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这些问题都是建筑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在乡村工作的建筑师,要去发现乡村的本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用设计放大乡村的更多可能性,最终解决的是乡村持续发展的问题。
反过来也正因为乡村的复杂,反而能提升建筑师的综合能力。建筑有两个结果,一是炸掉,二是保护起来。建筑之所以动人在于它能够引发人的情感共鸣,如果乡村的建筑中融入了解决问题和情感两个要素,就很有可能成为建筑遗产被保留下来,这是回馈给建筑师最宝贵的东西。(www.daowen.com)
同时,在项目过程中,设计只是解决问题路径的一个环节,在思考如何能够维持乡村的活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延伸到之后的产业运营和乡村运营,甚至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工作当中去。所以,袈蓝就从一个规划设计公司逐渐转型为一个文化产业集团——从全产业链设计延伸到产业运营、乡村运营、社区运营和空间运营的领域。
“做好土壤”的价值观,是在近八年的城乡融合实践中,袈蓝所总结出的服务城市和乡村的价值观,并在此价值观引导下形成一整套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论——破冰、松土、播种、浇水。乡村的土壤,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新农人;第二是产业配方;第三就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方法论;第四是内生力,激发我们自身的内生力,同时也激发在地村民的内生力;第五就是“解决问题”这件事儿,解决“地从哪来,人到哪去,产从哪兴,财在哪聚”的问题。
做好乡村的土壤,必须解决在地模式的问题。任何一个乡村都具有差异性,建筑师要根据每一个地方文化、地域和地理的特殊性和风物等为它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设计,最后实现的效果亦需要时间检验。
《城乡中国》开篇提到,中国只有两种人——城里人和乡下人。良禽择木而栖,城之所以为城,是因为财旺人旺,自然人才济济;而乡村却不断面临着人才的流失。人才振兴是什么?是教育农民成为人才吗?这好像要从娃娃抓起吧,就算最美乡村教师称职凭空增加十倍百倍千倍,也要十年左右才初见成效吧,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
答案是——新农人!人才振兴的核心驱动!简单说,就是一批带着部分资本、智慧及情怀的“新乡贤”下乡,打造“乡创+农创+创业+乐业”新农人众创田园,并因此带动返乡创业者回乡,而新农人的有效组织与集聚,就是人才振兴之根本。在乡村振兴的项目实践中,产业振兴是核心,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是路径,没有这个路径就落不了地、生不了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