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建设经验分享:野生建筑师助力村民自建900元/㎡房屋

乡村建设经验分享:野生建筑师助力村民自建900元/㎡房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村没有所谓的建筑规划师的参与,是由乡绅、风水先生与工匠来共同完成的。总体而言,大家对方案很认可,顾虑主要在于落地实施的难度,因为毕竟这完全是村民自建房,很难让村民们按照我们的规划来。区委同意了我的建议,当时并没想到是否会耽误他的仕途。

文:王求安

安哲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在我学生时代学习中国建筑史的时候,读过几本古村旅行攻略的书,几个假期按图索骥,实地拜访了国内的一些古村后,便有了一些思考:就村落形态而言,为什么好的村子都是一百年以前的呢?这种古村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地处偏远,为什么我们要舍近求远,为何不就近体验乡村生活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现在的乡村,树木植被虽曾遭到疯狂砍伐,但近些年大多已恢复,常年在城乡间奔波的我,时常感慨山河大美,却哀叹乡村衰败。仔细琢磨不难发现,是我们现在建的房子出了问题,我们的村落形态出了问题。古村没有所谓的建筑规划师的参与,是由乡绅、风水先生与工匠来共同完成的。自古就有一套乡村营造的法则,他们怀着敬畏之心去考量,哪里能建房子,哪里该挖鱼塘,哪里该建学堂和祠堂。而现在,这个阶层的缺失,导致村落无序,这应该就是问题的根源。

我曾亲眼看到这种变化的过程。我老家的村子,村庄环境多山,村民就近取土,所有房屋都为夯土结构,户型类似,是由堂屋串起来的几大间。受家庭成员经济情况的影响,会有三大间、五大间与七大间的区别。房屋依山就势,不占耕地。因考虑通风,所以朝向各异,但基本控制在一个大的模数之下,房屋与村庄的形态丰富而和谐。

洞庭渔村建设中的村委会

后来南下广州、深圳先富起来的一小拨人,带回了那边的乡村建房样式,盖起了二层平顶小楼,外贴各种颜色的瓷砖,至此,这种“方盒子”慢慢在村里蔓延开来。而老房子变成贫穷落后的象征,被赋予一种自卑的状态。但有趣的是,冬天烤火、夏天避暑,大家还是更喜欢聚在老房子里,因为空斗砌法的砖混房保温隔热效果都大不如从前的夯土房。村里有个老工匠,木工、夯土都十分在行,年轻时,十里八乡盖房都会找他,现在一身手艺无用武之地。我问老师傅:“夯土老房子好还是这种新的砖混房子好?”,“当然是老房子好,绝对的冬暖夏凉”,老师傅两眼放光的回答。“那您自家为什么也要建这种新房呢?”我继续问。“因为大家都这么建啊”,工匠目光黯淡地抚摸着他的老行当说。

可见,对于房屋的舒适度,村民其实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是却没能坚持自己的主见。究其原因就是从众心理作祟,盲目跟风。村民认为跟别人一样才是避免风险的最好办法,于是压制了原本的判断力,这便是瓷砖房子蔓延的缘故,以至于我们在北方和南方看到的样式都差不多,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当然,我们认为美好的、风格统一的古村,也是被示范和引导的,只不过是由一些告老还乡的官员与乡绅,他们将一辈子的学识与积蓄带回家乡,盖起宅子,起到一个良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今乡村出来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乡村没有了树立正确方向的阶层。作为建筑师,就有责任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来做一个好的引导。内心深处渐渐萌发一个想法,我想做一个村子,做一个乡村建设的示范和引导,让乡村重归曾经美好和宜居的状态。

机缘巧合,2015年夏天,在浏阳市的一个项目地上,偶遇常德西湖管理区原区委几位领导,几位对我所做的项目非常感兴趣,并邀请我前往西湖管理区指导乡村项目。我以为只是礼节性的客气话,没把邀请当回事,按原计划开启了一次远赴欧洲的长途旅行。旅行中多次接到区委领导特别热忱的邀请,徐主任每天都会发来图片与想法,介绍当地的情况,并多次询问我回国的日期,十分真诚,盛情难却。

王求安先生设计手稿

回国后不久,我便前往常德西湖。当天下午,区委领导陪同我看了西湖的很多项目,画面记忆犹新。几位干部甚至包括司机跟我聊的都是同一个话题,渴望在西湖管理区实现:“区域中心,农业公园”的梦想。我感受到这里有一个“齐心协力”且有执行力的领导班子。这里的人与环境,让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可以实现我的愿望。

我们谈到的一个最重要且即将实施的项目便是:“洞庭渔村渔民安置房项目”。在这里,随着人口的增长,原有的村庄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居住需求,于是政府利用新修省道的机会开辟一片全新的宅基地,想解决老村多年面临的居住难题。当地设计院已完成了这个项目的设计:一片沿道路两侧整齐划一的“欧陆风”独栋小别墅。区委领导让我对原方案给些建议,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图库方案,村庄都是沿道路而发展,国道、省道、高速路两旁逐渐形成了新的村落形式,而这种村庄往往存在很多环境及安全隐患,若仍然按“房屋-道路-房屋”这种模式进行新村规划,那么必然会在“新”村出现“旧”问题。

面对朴实热情的领导班子,和这片令我充满热情的土地,我觉得这个新建安置村是我对乡村建设愿景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希望能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解决我对乡村自建房、村落的形态等问题的思考与疑惑。于是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委托,并且计划重做方案。

常德西湖管理区的居民多为湖南益阳柘溪水库修建时迁至此地的移民,是典型的梅山文化居民,崇文尚武,性格直爽彪悍。移民到西湖不过四十年的时间,两地交流频繁,故土难离。做方案之前为了解梅山文化,我们特意前往新化、安化等梅山地区考察,在那里待了数周,对当地的老村和老街进行了调研,了解村民们的故土情节,希望新村规划设计能加入这些元素,以解村民们的乡愁。(www.daowen.com)

带着这些调研结果,我一回到北京,便“宅”在办公室开始画图、做模型。期间,孙君老师来办公室好几次,看了前期草图与规划模型,觉得村落形态不错,鼓励我好好做,并说,年轻设计师一定要有自己的项目根据地

一个月后,我进行了正式的项目汇报,汇报完后的讨论非常激烈。总体而言,大家对方案很认可,顾虑主要在于落地实施的难度,因为毕竟这完全是村民自建房,很难让村民们按照我们的规划来。孙君老师说:乡村建设一定要依靠村干部,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以村民为主体进行建设。当时任渔村的支书,现任的西洲乡副乡长孟宪辉,在几次打交道后,我发现此人行事果断有魄力,而且处理村民纠纷条理清晰,是我理想的村干部搭档。我向区委领导表达了意愿:在项目落地期间,希望干部不调换工作岗位。区委同意了我的建议,当时并没想到是否会耽误他的仕途。渔村所在西洲乡党委书记周浩朴实沉稳,我们年龄相仿,能理解对方的梦想和追求,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些基层干部是我们项目能最终落地的重要的支柱。

接下来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向渔村真正的业主:全体新村民,介绍我们的设计方案。我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开始村民看到我们做的新村设计方案动画与模型,觉得很新奇好玩,但马上又开始有疑虑,这不是他们心里所设想的房子:为什么不沿省道两侧建房子?为什么把最好的宅基地做成了鱼塘?外墙不贴瓷砖直接刷墙漆显得没有档次,没有石膏刷金漆罗马柱,青瓦白墙看着亲切但是不习惯。有的村民要盖五层,有的想盖一层。有的想马上建设,有的想再等两年。

建设中的洞庭渔村

其实,这种情况已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在常德西湖区委龚霞波书记和刘爱军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和我们一起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对村民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沟通工作:政府租大巴,我们带领几十位村民代表转了大半个中国,考察了几乎全国的美丽乡村成功项目。组织村民在多个地方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学习,村民眼界大开,意识到村子做好了不光能解决住的问题,还能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村民对马上就能见效的好处最感兴趣,于是村民、政府、设计方的观念开始初步统一,那就是要建一个和当地不一样的村子。

村民基本接受了我们的规划方案后,接下来就是房子建造了。我们调研国内的一些安置房后,不难发现,很多整齐划一的新村应该就是各种妥协的结果,尤其是农民集中自建房更为突出。因为大家对建造式样颜色的要求不一,层高要求不一,这户今年修建,那户要两年以后才动工,所以新村会一直是一个建设中的工地状态,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会大打折扣。

乡村是熟人社会,统一村民思想的工作最好由村民自己去协调,于是,我们由村民选举产生了七位理事会成员,设立了村民建房理事会。理事会与村民一起商讨确定了建房步骤:统一规划,统一购买建材,统一施工,施工完成后统一抽签分房。这样可以避免诸多弊端:一是统一施工,避免了因施工前后时间不一,导致一直处于无法完工的“工地状态”;二是统一购买材料,避免了材料的杂乱和差价,利用村民的集体力量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没有差价部分,这也是我们能最终控制住造价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施工后再分房,避免了村民对建造过程的过度关注与干预,影响施工进度。我们认为这一年来沟通成功的关键,就是我们与村民间建立了信任。当村民把自己这一辈子的积蓄交到别人手里,还不知道自己房子在哪里时,便是靠信任来支撑着。整个过程中最令人满意的是将建筑造价,控制在村民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原来建筑主体的预算,计划控制在每平方米800元以下(含屋面,门窗,外墙),恰逢2017与2018年材料价格飞涨,最终控制在每平方米900元左右。价格因素特别重要,有最好的规划设计,若老百姓盖不起,也没有任何意义。打造村民负担得起的真正“新”村,并在这里安居乐业,这样才具有推广意义。

建设中的洞庭渔村

从规划到现在(2019年),转眼已经四年过去了:村民都分到了满意的房子,并开始装修,规划将来的生活,村里第一家餐厅也开始营业了;政府想把西湖建设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我们想打造的美丽的乡村形态,探索的乡建新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与产业相结合,也都基本实现。

洞庭渔村是我第一个整村规划落地项目,也是我的乡建梦想的开始。感谢绿十字的孙君老师,孙晓阳主任给予出版的机会。2018年末,我将这建设中的洞庭渔村项目的设计、开展和实施过程梳理出来,汇编成本。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更为清晰的乡村整体规划设计思路,也对此产生了新的思考,此番既是投石问路,又是抛砖引玉,望与大家一起携手共筑中国乡村的美好未来。

本文原刊发于《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洞庭渔村》

扫码了解更多王求安的乡创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