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郝堂村:打造中国乡村建设的教科书式典范

郝堂村:打造中国乡村建设的教科书式典范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郝堂从项目一开始就确定做一个以村为单位的实践,定位是全国的示范,做一个纯粹的乡建项目。做郝堂村,有备而来,故定位做一个教科书式的乡村案例,做一个适应中国的乡村建设案例。让乡村回归,小国寡民,慢生活,晴耕雨读,这是我对郝堂村的定位,也是城乡之间的期待。郝堂村成功不是哪一个人能做的,其实最关键的是区委书记王继军,心中有农民,尊重我们,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郝堂从项目一开始就确定做一个以村为单位的实践,定位是全国的示范,做一个纯粹的乡建项目。

所谓乡建就是站在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探索,这个过程就是今天传统农业已无情被工业文明阻止,工业文明已无法融入传统农业,于是“乡村建设”这个专业名词出现了。郝堂村便是重要的课堂,所以日记、图片、手稿、人才、自治、持续等一一着手准备。做郝堂村,有备而来,故定位做一个教科书式的乡村案例,做一个适应中国的乡村建设案例。

以农耕文明为主,城市科学技术为辅助,以乡村为舞台,还权于村“两委”,帮忙不添乱,做村干部想做的事,做农民会做的事,力推“农民精神”与“乡村自治”,全力回避市场至上,产业先行错位思想。

让乡村回归,小国寡民,慢生活,晴耕雨读,这是我对郝堂村的定位,也是城乡之间的期待。(www.daowen.com)

郝堂村成功不是哪一个人能做的,其实最关键的是区委书记王继军,心中有农民,尊重我们,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个是村书记胡静与禹明善承上启下,关键有李昌平参与力荐,我把自己定位“村长助理”,意思是帮忙不添乱,每天工作就是在村干部的需求下,安排各局委办的工作,再把完成情况汇报给村干部。

全村在三年中有序不乱,一切以村委会为中心,村干部不会犯方向性问题,专家与干部最易犯方向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