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展示色彩设计指南:从参观对象角度考虑

展示色彩设计指南:从参观对象角度考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色彩基本特性,对参展企业辨别展示设计、挑选展台色彩、传递有效的感情等非常有帮助。根据参观对象的个体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风俗习惯等来确定空间展示的色彩基调。

色彩是最直接也是最大众化的视觉传达元素,在展示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色彩的基本特性

所有的色彩可以分为暖色系、冷色系和无色彩系三大系列,随着色彩所属色系的不同及色彩本身的颜色区别,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传递不同的信息。了解色彩基本特性,对参展企业辨别展示设计、挑选展台色彩、传递有效的感情等非常有帮助。

(1)冷暖感。暖色系的色彩,如红、橙、黄、橘红、橘黄等,给人以温暖乃至炙热的感觉,令人联想到炎炎夏日;冷色系色彩,如蓝、绿、紫等,给人以凉爽乃至寒冷的感觉。

(2)远近感。暖色系色彩具有前进、逼近的特性,使人感到空间距离感被缩短;冷色系色彩具有后退、远离的特性,使人感觉距离被拉远,令人精神舒缓、没有紧张感。

(3)轻重感。色彩纯度高的延伸,令人感觉分量沉重;反之色彩纯度低,令人感觉比较轻。

(4)开朗与压抑。明快的暖色系与冷色系的搭配组合能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而冷色系与无色彩系,例如黑、白、灰的搭配,会给人抑郁、压抑的感觉。

(5)色彩的标识作用。色彩除了会传递感情,还可以用来区分功能区,突出某些特定空间,或利用色彩作空间过渡或导引,或利用色彩突出展品。

目前在展览会展示设计中,普遍较为认同的色彩表达有:

• 白色——空白;

• 灰色——有距离的,不确定的;

• 黄色——明亮的,开朗的;

• 橙色——自信的;

• 红色——充满活力的;

• 蓝色——干净的,有说服力的;

• 浅蓝色——新鲜的;(www.daowen.com)

• 绿色——平静的,放松的。

2.总体色调确定

参展展示设计所涉及的色调设计要有主调(基调)和色彩倾向性,以主色为基调,再搭配一两种辅助色彩,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如果没有主色,而是等量地使用多种颜色组合,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杂乱感,使观众眼花缭乱。不仅不能表达企业想要传达的主题,还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和损失。

展台总体色调的确定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参展主题确定主色调。根据参展企业的参展目标以及想要展示的内容来确定展示的主色调,例如是旅游产品推广的展台,多采用暖色调,给人以度假放松的感觉。而专业化的大型机械产品,更倾向于选择蓝色或灰色,用简洁、干净突出专业。

(2)根据参观对象的个体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风俗习惯等来确定空间展示的色彩基调。按照社会属性划分,不同的人群对不同颜色有偏好,少年儿童偏爱明快活泼、近似原色的刺激性强的色彩,如大红、明黄、普蓝等可以吸引儿童;青年人偏爱时尚、明快且强烈的颜色,橘红、橘黄、湖蓝和豆绿等比较夸张的颜色是此类受众的选择;老年人倾向于含蓄、内敛和沉稳的色彩,咖啡色、古铜色和褐色更能受到老年人的喜爱。此外中西方因文化差异对色彩也会有不同理解,同样一种色彩如蓝色,东方人认为是时尚、年轻、充满活力的色彩,而西方人则认为是宁静、和谐的体验。因此展台基调的确定,要根据受众人群和展出地的文化特色仔细考量。

(3)根据色彩的功能与作用确定主色调。色彩能让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在对展示空间、展台布置、展具、展板和展示标志进行色彩设计时,要根据色彩的功能、作用以及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恰当的主色调,并且搭配选用合适的辅助色彩,充分发挥色彩的特性和作用。

(4)遵循人的视觉生理平衡原则确定主色调。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色蛋白,分别对三基色一起反应,人在观察颜色时,这种感色蛋白会根据色彩不同而消耗,造成感色蛋白不平衡。所谓视觉生理平衡就是要做到维持感色蛋白的供求平衡,因此在确定了展示的主色调之后,辅助用色最好选用与主色调互补的颜色,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众达到视觉生理平衡。如主色调采用红色,辅助色一般要选择白色。

3.展示色彩设计要求

展示空间环境、展台以及展示道具的颜色设计,要遵循以下要求:

(1)根据展示的主题思想内容要求设定色彩的主色调和辅助用色,运用色彩表达或烘托气氛。

(2)在保证主色调突出的前提下,选择1~3种辅助用色,小面积使用,维持观众的视觉生理平衡。

(3)展具的颜色要单纯和中性,以此突出展品,不能过于抢眼,以免削弱展品的影响。

(4)慎重使用彩色光,虽然使用彩色光源在一定程度上能突出展品,但彩色光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分辨力,改变物体的本身色彩,会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妨碍观赏。

(5)使用标志色彩要符合规范。国际通用的标志色,例如建筑工程类、化学物理上的各种规定颜色,以及交通标识上的各类规定颜色不得擅自更改,标志色彩使用要标准化、规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