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说:“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少数人,必须经历一种精神上的重生,才能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
30年来,苏宁踩着独特的节奏,在一次次变革中离它所追求的零售伟业越走越近。今天,在正式拥抱互联网10年后,张近东相信苏宁等来了属于它的新主场——场景零售。不久前正式公布的新战略中,苏宁明确表示希望凭借场景零售,成为新零售的主导玩家。这对苏宁的组织建设、人才梯队势必带来更大的挑战。
如何推动战略执行落地,如何提升组织团队效率,归根结底,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后继动力,落脚点又回归到如何用人上来。
企业发展至今,苏宁的人才理念始终围绕同一个中心:自主培养、内部提拔,面向未来、注重潜力,不拘一格、大胆任用。
松下、联想、阿里、腾讯等的经验无不证明,只有大胆调兵遣将,敢折腾、能折腾,才能保证一代一代的人才成长,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团队活力。
松下电器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山下俊彦原是松下一名普通雇员,具有出色的才能,对公司内部因循守旧等弊端看得很准,又锐意改革。松下幸之助发现了他的才干,认为他是松下家庭中找不到的杰出人才,于是,不计门户出身,力排众议,破格启用了山下俊彦。
山下俊彦就任总经理后,重视有冲劲、有激情的少壮派,亲自提拔了22名能力突出的新董事。在他当总经理的第二年,松下公司的经营状况由原来的守势经营迅速变为积极进攻的状态。
1983年,松下公司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891.1亿日元,比山下俊彦刚上任的1977年几乎增加了一倍。
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着眼长远,提前储备。苏宁的用人策略不唯学历、不唯经验,看能力,重潜力,看其是否有敢于担责的信念。提拔既是“压担子”,也是一种信任支持。公司把这个团队、这个部门交给你,你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调动全部潜能,一次做对、做好,对团队负责,对结果负责。
2019年7月,新人入职季伊始,30多岁的苏宁员工郝嘉等成了媒体的关注焦点。2018年年初,他履新上任苏宁北京大区总经理一职,成为苏宁历史上这一岗位最年轻的任职者。
郝嘉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200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苏宁。他的第一个岗位,是苏宁北京大区一名普通的数码品类“品管”。
苑金香是郝嘉多年搭档。据她回忆,2007年,苏宁3C品类还属于市场占有率非常低的品类,运营和供应链存在很多困难。时任北京大区总经理范志军提出3C业绩年内翻番目标,没人敢接这个军令状,这时郝嘉站了出来,凭借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带着自己的团队创造了同比增长300%的业绩,“郝嘉也从那时候一战成名,成为苏宁品类转型时期脱颖而出的代表”。
13年来,正是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大局观,郝嘉一路被范志军、侯恩龙、卞农三任北京大区总经理赏识和飞速提拔,直至独当一面接管这个年交易规模接近300亿元的大盘子。
年纪轻轻掌舵苏宁北京,郝嘉说自己之前的确没敢想,但他并不犯怵。
他说,与之前三位领导相比,自己的确略显年轻,但年轻就是资本。企业管理团队的年轻化,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而且带来了苏宁品牌形象和用户认知的年轻化。
他说,操盘300亿的大区也会有压力,但心里更多的是面对挑战的兴奋。
像郝嘉这样的领导,在苏宁还有很多。不同于很多公司用人论资排辈,强调年龄、经验、阅历,苏宁注重与年轻人接轨,让年轻人凸显,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打造了一支80后总裁、85后总经理、90后总监的年轻化的管理团队。(www.daowen.com)
很久以来,外界对苏宁有过误解,认为苏宁在干部提拔上只用内部“子弟兵”,不用外来的“雇佣军”。
孟祥胜回应说,苏宁对从社会上招来的中高级人才进行“回炉”再造,其核心是任何一个人都要通过公司内部的打磨,才能真正提拔起来。
张近东在回答“我们作为成熟型的干部加入苏宁,苏宁对我们有什么要求”这一问题时,也曾语重心长地说:
无论过去有过怎样的资本和沉淀,一旦进入苏宁,在苏宁的大体系里,就是“新人”,首先要将心态归零,在苏宁的平台上重新找到发展方向,与同事通力合作,实现新的价值。其次是加强与各体系,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沟通。最后是树立主人翁意识,不能做旁观者、局外人。
无论是职场新兵,还是久经沙场,进入苏宁,只有以新人之姿,在苏宁的文化熔炉中再度淬炼,才能整装再出发。
张近东相信,在人才成功这条路上,其实也是“剩者”为王。苏宁这个事业平台有很多机会,最大的挑战反而是你们自己——能不能保持纯净的职业心态和高远的事业追求,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行动,坚持和企业一起走下去,成为那个成功的“剩者”。
改革开放40年,无数的商界明星昨日指点长空、风光无限,今日遍地黄花、一派萧索。苏宁创业30年,见证、参与并推动了百舸争流的中国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望来时路,张近东感慨万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商品供应短缺阶段的专业零售,到本世纪初规模经济下的连锁经营,再到集团第三次创业的电子商务,直至今天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苏宁人始终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一次又一次的引领行业发展,在中国现代零售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0年里,我们曾无数次面对过对手形形色色的围追堵截,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逐渐被边缘化,一些不是对手的对手又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尤其是在即将过去的第三个10年,我们积累的经验教训、取得的成功收获,超过了过往的任何一个阶段。
看似中规中矩,实则一直在坚守中坚持改变,一直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行动力面对挑战,执拗地坚持到底。这是苏宁事业给外界的印象,是以张近东为首的苏宁人留给外界的认知,也是外界对苏宁文化的直观感受。
进化还在继续,零售没有终点。当下,中国零售业正在经历一场腾云巨变,未来会走向哪里,有人在观望,有人在怀疑,更多人在行动。正在行动的人们,始终相信,对奋斗者苏宁来说,风云多变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
从奋斗者,到超级奋斗者。
作为实干型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张近东和他的苏宁无时不在埋头苦干,奋力转型。这种精神超越了对短期利润的欲望追求,成为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对信仰的承诺与尊重,责任与践行……
稻盛和夫说,不管经营者个人多么努力,他能做的事情总有限度,想让公司发展,就需要志同道合的员工一起努力工作。只有员工具备主人翁意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拼命工作,企业才能发展壮大,这是企业经营的原点。
事实表明,张近东和他的苏宁深谙其中奥义,在选拔三业人才、培育“1200”、任用事业经理人之后,它的人力资本大棋行至关键一着——让激励机制成为推动苏宁人拼搏奋斗的核心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