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1200工程——推动学生成长

实施1200工程——推动学生成长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HAPTER 15TALENT DEVELOPMENT:1200 PROJECT年轻人不要怕犯错,但是一定要有目标。苏宁害怕员工成为平原上的布希曼人,他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登上顶峰后的布希曼人。2003年10月,“1200工程”启航。苏宁按照“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的人才要求,面向全国40所著名高校,引进了12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由董事长张近东亲自命名为“1200工程”。

实施1200工程——推动学生成长

CHAPTER 15 TALENT DEVELOPMENT:1200 PROJECT

年轻人不要怕犯错,但是一定要有目标。大家可以先开枪后瞄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运动中纠正问题与错误。当然,你也不能老是毫无价值地重复犯错,比赛时车子当然是跑得越快越好,但是一定要跑对方向。

——张近东

布希曼人把他们的山丘视为圣洁神秘的地方。在他们的居住地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博茨瓦纳,目光所及,平坦无限。布希曼人向坦荡的草原放眼望去,所能看到的只是身旁的猴面包树和满是荆棘的非洲灌木丛。

据说,布希曼人后来日夜兼程连日赶到了特索蒂罗山,这座海拔1600英尺的山脉耸立在平原上,登上顶峰,视野开阔,四面无阻。在这个高度上,布希曼人惊讶地发现,无论从任何角度和任何方向看,大地的曲线轮廓都一样清晰可见。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北方向几百里开外奥卡万高沼泽地那葱郁的草色,他们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所在营地的位置,发现了他们的住所同其他营地和路标地的联系。

对于一个终日封闭的民族来说,这个发现,太震撼,太新奇了……

苏宁害怕员工成为平原上的布希曼人,他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登上顶峰后的布希曼人。

2001年,中国零售业的天,变得比所有人想象中更快。

这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对外开放,全球化贸易成为可能,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新篇章,与之相伴的是,全球近三分之二的零售巨头裹挟雄厚的资本,强行占领中国市场的高地。

与之伴随的是,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近30家零售巨头裹挟着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像一列疾驰的火车般呼啸着往中国驶来。

它们被优待,它们来势汹汹,它们在攻城略地。

本土零售商在与外资零售的竞争中,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个时间的浪潮里,在本土零售商在与外资零售的竞争中,国内掀起了互联网创业大潮,腾讯阿里百度网易新浪搜狐等一批民营企业纷纷诞生。(www.daowen.com)

在这个骇浪的潮头,苏宁初试连锁,战绩彪炳:

2001年,苏宁连锁伟业开局顺利,平均40天开一家店,连锁店扩充、人员增加、经营规模提升……这让张近东坚定了连锁经营的信心。

然而,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苏宁的人才管理体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很快,随着员工队伍的快速膨胀,人员素质偏低、内部沟通不畅、组织效率不高等问题越发凸显。张近东开始焦虑,全国连锁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怎样才能让苏宁的布希曼人站在山顶?

几经摸索的苏宁开始倾注心血全方位培养内部人才,并开始重视企业人才队伍的自身成长,连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也是以内部培养为主。

在苏宁,张近东将目光放在了金明、任峻、蒋勇等人的身上。他发现,这些从高校招聘来的优秀人才,无论业绩还是能力,都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张近东想,与其到社会上招聘,为何不到大学校园里大规模地选拔人才,内部培养,最终为苏宁打造一支内生型的骨干队伍和中坚力量呢?

这一构想令张近东激动不已。2002年起,苏宁便明确了“自主培养、内部提拔”的育人方针,通过多次研讨论证,培养目标最终确定:把应届大学生毕业在两三年内培养为中层管理的核心骨干。

2003年10月,“1200工程”启航。苏宁按照“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目前为敬业、专业、事业“三业”)的人才要求,面向全国40所著名高校,引进了12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由董事长张近东亲自命名为“1200工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聚人力无以谋大事。对此,张近东很有心得:人力是比货币更重要的资本。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让那些像布希曼人一样的员工站在高高的山顶,俯瞰来时的路,去往的目标,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一个与日常不同的世界诚然会改变他们的人生,但至少他们不会因为人生的缺少变化而对企业的贡献最小。

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企业真正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就是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

从2019年回望2001年,可以看到,在中国零售业沉浮多年的张近东,当年已经深谙聚才、炼才、用才、驭才、惜才之道,多年的领航经验告诉他,在注重人情的中国社会,在注重体验的零售市场,人才是竞争获胜的法宝。可以说,他对人才战略矢志不移的重视,与苏宁组织体系的灵活进化,是决定苏宁数次转型成攻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