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难、收集难、处理难等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宁波市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采用智能化感应设施设备,建立智分类云平台,完善可回收利用模式,构建了源头分类、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置的全流程运营管理体系,有效实现前端分类信息化、流程管理云端化、就地处置减量化、循环利用资源化。宁波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全覆盖,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3.7%,支持率达97%。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工作在全国46个试点城市考核中排名第3。智能垃圾分类应用促进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达58%,转运量下降达49%,环卫成本下降近六成,有效实现农村垃圾“零污染”,形成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宁波模式”,已向海南、上海等地推广,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样板。
1.采用智能化感应设备,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智能化水平
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薄弱是垃圾分类运行的短板之一,宁波市通过引进智能分类垃圾桶、智能上门收集车、可回收智分器、智能有机垃圾成肥机等覆盖垃圾分类全流程的硬件设施,采用户分类、村收集、就地就近处置、积分奖励等运营方式,使得分类垃圾投放追溯精确到户,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垃圾分类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在分类端,向每户住户配置两个加载有智能芯片的分类垃圾桶,分发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采用实名制管理,确保垃圾分类投放有源可溯。在收集端,由收运员扫码进行垃圾桶身份读取、称重操作,并根据桶内垃圾分类情况自行进行评分,数据汇总上传,并转换成积分充值到村民积分账户中。在清运和处置端,收运员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倒入车内不同收集桶内,分桶装运、集中清运,使用智能有机垃圾成肥机转化成有机肥料,进行及时有效的“就地就近”处置。
2.建立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不断提高垃圾处理科学化水平(www.daowen.com)
为解决农村垃圾分类动态跟踪难、监管难等难题,宁波市在下畈、梅山等45个省级试点村建立了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垃圾分类信息化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平台,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智慧化手段,实现对区域性垃圾分类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统计、汇总,贯穿“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全流程,打通垃圾分类“户—村—乡镇—县主管单位”全渠道,实现全面数字化管控,推动垃圾分类进入2.0智能时代。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再利用的全流程信息化运营管理,实行一户一卡实名制,实现垃圾分类投放有源可溯。同时,通过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各环节进行分级管理、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报表统计等,能够实时监管垃圾分类过程中精确到户的垃圾分类情况、区域各类垃圾日产量等垃圾分类各环节运营情况,实时掌握运营数据,切实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实现垃圾分类情况可视化呈现,提高了垃圾分类运营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控性管理水平。
3.完善可回收利用模式,不断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
为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宁波市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循环利用,推出积分兑换机制,形成绿色产业循环链,有效减少垃圾产量。各村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村一建、多村联建或村企联建等形式,建立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置体系,垃圾收运员每天将厨余垃圾运送至就近的有机垃圾生化成肥资源再生中心,通过智能厨余垃圾生化机和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将厨余垃圾粉碎、脱水,再进行活性菌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再对转化成的有机肥进行有偿回收,经处理后再销售给苗木种植基地等,打造了“厨余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配送中心—农户”的绿色产业循环链条,不仅可实现垃圾资源化,也可使村、企业和苗木基地实现多方共赢,使厨余垃圾的边际效益最大化,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