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IBM失去的不仅仅是个人计算机市场,而是几乎整个商用计算机市场。随着企业电商向分布式发展,一方面客户服务器架构开始出现,工作站计算机逐渐取代IBM的中低端大型机,成为企业电商的首选。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对企业各种商业流程的不断渗透,软件成本在企业电商技术平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数据库和资源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企业软件成本逐渐攀升,IBM则没能在这两个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占据主导地位。
个人计算机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大批进入商务领域,尤其是VisiCalc制表软件广泛使用后。80年代企业计算机上通常安装莲花公司的制表软件Lotus1-2-3用来做财务报表,Word Perfect用来编写文件,dBase II用来存储和收集整理数据。但随着个人计算机数量的增长,公司的管理层发现需要一种可靠的手段来共享资源并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计算机,于是使用网络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用一台性能更强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使得其他计算机通过网络使用服务器上的软件成为一种流行的公司分布式计算的组织结构,这就是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开始。这种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司集中管理软件和硬件以及控制成本的需要。
这一模式的出现为众多信息领域的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升阳公司就是凭借生产工作站(Workstation)和后来的服务器(Server)在这一领域迅速崛起。1981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安迪·贝希多斯海(Andy Bechtolsheim)用自己购买的计算机零部件装配了一台可以用来运行CAD制图软件的高性能个人计算机,随后他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两个MBA毕业生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和司考特·麦克利尼(Scott McNealy)一起争取到了创投资本,在1982年创立了升阳公司,生产和销售贝希多斯海所设计的第一台升阳电脑Sun-1。为了区别于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升阳公司将其生产的高端个人计算机称为“工作站”,将产品定位在小型机和个人计算机之间,价位在2万美元左右,专门用来给企业的工程和研发部门使用,取代当时流行的PDP-11以及后来的VAX小型机。因为工程研究通常需要共享打印机和绘图仪等专业仪器,所以需要很强的联网功能。升阳工作站的设计中采用了UNIX操作系统来满足这一要求,贝希多斯海他们为此邀请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X专家比尔·乔伊(Bill Joy)加盟,使其成为升阳的第四位联合创始人。
升阳公司的前三代工作站都是采用摩托罗拉68000微处理器。为了在计算机性能上取得突破,在1987年推出第四代工作站时,通过乔伊的邀请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简指令集芯片设计专家帕特森的协助,升阳公司设计出了支持精简指令集的微处理器SPARC,一举在运算性能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公司和家庭局域网的涌现,升阳公司将发展方向从工作站调整为提供局域网服务器,这使得升阳在90年代初期迅速发展起来,占据了中小型计算机和工作站市场的主导地位。
面对升阳公司的市场入侵,IBM也进行了反击。最早使用精简指令集设计微处理器的IBM虽然没有赶在升阳公司前面取得市场成功,但是它把设计经验用在了后来与苹果以及摩托罗拉合作上,这三家公司在1991年开始联合对抗微软与英特尔的联盟。IBM负责设计PowerPC微处理器600系列,摩托罗拉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也就是后来分离出来的飞思卡尔Freescale)分部负责芯片的生产,苹果公司作为主要用户参与设计。第一批芯片在1992年研制成功,1993年被首先用在了IBM自己的RS/6000工作站上。1994年苹果将麦金塔计算机上的微处理器从摩托罗拉68000全面转为PowerPC 600系列[25]。
工作站和局域网在企业中的大量应用催生了企业数据的大量积累,引发了关系数据库和企业信息处理软件尤其是资源管理系统的推广和使用。IBM在这一产业的早期垄断地位在90年代也被其他公司所取代。
关系数据库原理是由在IBM工作的埃德加·科德(Edgar Codd)在1970年最早提出的。在英国出生的科德在二战时做过英国空军飞行员,战后在牛津大学学习数学和化学,后来到美国IBM公司做程序员。到美国不久遇到麦卡锡主义泛滥,他在1953年又移居到加拿大,直到10年后才回到美国攻读他的博士学位。等在密执安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时科德已经42岁。大器晚成的他1967又回到IBM做研究工作。三年后他在ACM通讯上发表了关系数据库的开基之作“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
在科德发表这篇论文之前,IBM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末通过编译器和高级编程语言把软件的编程环境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中分离出来,然后在60年代中期通过S/360操作系统将软件的职能进一步分化成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科德的关系数据库则是在此基础上将数据操作从具体的计算机软件环境和物理存储模式中分离出来。这样,无论是程序员还是普通的数据库使用人员,只需要了解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操作语言来管理和分析数据。而且在关系数据库里,数据没有冗余存储,各种数据之间有固定的依存关系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来检验数据的可靠性。这些都使关系数据库在处理在线交易方面比传统数据库要有效率得多。
不过IBM在科德的文章发表之前刚好向市场上推出了层次型数据库IMS系统。尽管IMS系统在设计理念和效率上不及关系数据库系统,但为了收回投资成本,IBM决定尽量推迟关系数据库的上市,于是关系数据库被作为未来系统总开发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系统R”来进行开发。接下来科德没能直接管理该项目,系统R的操作语言SQL在设计过程中也没能采纳科德提出的关系化Alpha语言的许多优点,这些决策的失误使得10年后IBM在关系数据库方面失去了不少市场先机。
让IBM始料未及的是科德的那篇论文和后来系统R的研发人员陆续发表的相关论文很快引起了一批计算机科研人员的兴趣,其中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尤金·黄(Eugene Wong)和迈克尔·斯通布雷克(Michael Stonebraker)。他们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美国空军和陆军等军方机构申请到了经费,从1973年开始了基于DEC小型机的UNIX系统上的关系数据库INGRES的研发工作。该系统成为第一套全面支持ACID特性的关系型数据库[26]。INGRES通过相对简单的数据库操作语言使得ACID在底层自动实现。其操作语言QUEL采用了科德的Alpha设计理念,在数据结构和组织上采用了B树和主键等创新,这些都成为后来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设计模式。
由于INGRES项目像伯克利的UNIX项目一样,对使用者只收取很少的名义版权费用,所以从1974年INGRES第一版上市到1985年INGRES项目正式结束的10年间,INGRES软件不但被美国几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所使用,而且成功衍生出数个商业版关系数据库产品。参与该项目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数据库专家,其中包括塞贝斯(Sybase)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罗伯特·爱泼斯坦(Robert Epstein)。斯通布雷克和黄两人则在1980年与其他合作者一起创立了RTI(Relational Technology Inc.)公司,将INGRES数据库进行商业推广。
就在斯通布雷克他们开发和推广关系数据库的同时,加州出现了另外一个发现了关系数据库潜力的小公司RSI(Relational System Inc.)。1976年成立的RSI的三个创始人是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罗伯特·迈纳(Robert Miner)和爱德华·奥茨(Edward Oates)。他们曾经在加州生产数据存储设备的公司一起工作过。亚述移民后代迈纳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数据库专家,他最先发现了科德的关系数据库论文,并介绍给埃里森和奥茨。埃里森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曾经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读过书,不过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在不感兴趣的科目上而没能毕业,以至于他的父亲认为他将一事无成。他因为对软件编程的爱好来到加州,先后在不同的公司做软件编程和咨询工作。
埃里森他们三人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关系数据库在设计思想上远远超越当时流行的其他数据库软件,于是他们决定开发自己的关系数据库产品来抢占市场。恰好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试图寻找公司开发关系数据库,而其项目联系人与迈纳曾经合作过。美国中央情报局从科德的文章一出现就试图说服IBM来开发关系数据库软件,这样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普通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SQL查询语言而不是编写程序来分析情报资料了,但是IBM迟迟不肯满足它的需要。现在迈纳他们不但准备开发关系数据库,而且是在PDP-11小型机平台上开发,这恰好满足美国中央情报局需要将这类计算机塞进侦查飞机或者是窃听潜艇的需要。于是迈纳他们三人成立不久的RSI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他们第一个客户,这一项目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代号后来成为他们公司的新名字,这就是甲骨文(Oracle)。商业意味浓厚的甲骨文系统和学术背景浓厚的INGRES系统就此成为关系数据库产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关系数据库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重视。RSI公司凭借着埃里森组织的超强市场营销团队和迈纳的可靠技术后台在新市场上取得了先机。1983年公司更名为甲骨文后销售额在1984年翻了一番,达到1270万美元。此时斯通布雷克等人的RTI公司凭借着INGRES项目在业界的名声在同一年销售额提高了三倍,达到900万美元,大有取代甲骨文市场领先地位的势头。
埃里森发现RTI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是因为它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于是他也开始花重金从加州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牌大学招揽人才。这一招果然有效,过去公司程序人员花费半年时间都没有攻克的一个技术难题被招募来的这批新程序员用了一个周末就攻克了。而斯通布雷克除了不善于市场营销外还犯了一个严重的决策性失误,这就是当美国国家标准局准备把IBM的SQL作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操作语言时,斯通布雷克出于学究体面,为了表示自己对政府设定统一标准的反对,没能出面为INGRES的QUEL语言作为竞争标准提出辩护,结果当SQL被选定后,RTI不得不花费4年多时间来重新开发基于SQL语言的INGRES新版本。最终甲骨文成功地甩掉了RTI的市场追击,后者则卖给了王嘉廉的CA公司。
在甲骨文等公司一路高歌进军关系数据库市场后,IBM才开始加速推动系统R的开发,最终在1983年将其命名为DB2后推向市场[37]。不过这时候为时已晚。DB2作为甲骨文数据库的竞争产品是1983年才引入市场的,且只能在IBM大型机上使用。而甲骨文数据库从1978年开始就以PDP-11小型机为平台,这就特别符合中小企业的低预算要求。1979年甲骨文公司又将其关系数据库从PDP-11小型机移植到了VAX上,从而有了更多的用户。1983年甲骨文公司将第三版甲骨文数据库用C语言重新编写了一遍,大幅提高了其产品在更多操作系统平台的可移植性。1984年甲骨文数据库研发出微软DOS版本,而IBM的DB2数据库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陆续推出小型机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版本[38]。平台上的滞后再加上在分布式计算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使得IBM已经难以顾及关系数据库这一市场,所以DB2虽然有着IBM作为强大的后盾,但是在市场占有率上一直落后于甲骨文。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关系数据库市场上有着5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一度对甲骨文构成威胁的是1984年由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学学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和马克·霍夫曼(Mark Hoffman)等人根据INGRES创立的赛贝思(Sybase)公司。霍夫曼他们根据摩尔定律把新数据库的计算机平台定位在价格更低的升阳工作站服务器上,这使得赛贝思数据库恰好进入方兴未艾的以客户/服务架构为主的分布式计算市场上。赛贝思关系数据库根据这一市场特点设计出预存储程序(Stored Procedure)功能,使得复杂的系统逻辑可以被设计成调用对象,然后封装存储在服务器端,让客户端用户通过简单的指令就可以使用。此外,该系统还实现了数据和交易操作的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和两阶段提交(Two-Phase Commit)等更为灵活的数据操作功能。
因为进入市场的时间晚,赛贝思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比不上甲骨文,不过后来机会来临。1986年它跟微软达成协议,以塞贝斯的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帮助微软为IBM的OS/2开发一款用于低端产品市场的关系数据库。后来IBM和微软在OS/2上分道扬镳,赛贝思仍然与微软继续合作开发了这一数据库,这就是后来的微软SQL数据库。如果说甲骨文数据库通过低端平台的解决方案抄了IBM的后路,那么微软的SQL数据库则根据更加低端的平台抄了甲骨文的后路[27]。
20世纪90年代,随着局域网技术的成熟和关系数据库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发现原先各自为政的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需要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一个统一的关系数据库来存储信息才更有效率时,为整合这些系统而设计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开始流行起来,企业电子商务也开始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ERP的出现和流行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除了像美洲航空公司和美洲银行这样的少数服务型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业务流程的重组之外,美国的企业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层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从60年代开始出现的生产资料需求规划系统(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MRP是最早为复杂的产品生产进行材料匹配规划的软件。这些软件作为IBM大型机的一部分被很多制造公司所采用。70年代随着计算机内存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可以随机存取的存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比较原始的MRP技术开始将市场预测、生产整体规划、采购和车间生产控制等功能整合在一起。MRP逐渐成为制造公司生产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MRP的局限性是它对数据的要求死板,不能提供灵活的数据处理。而且它的功能仅限于对材料的使用和生产成本核算。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开发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数据管理以及其他公司管理软件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先后出现。它们包括德国的思爱普(1972),美国的罗盛软件(Lawson Software,1975),J.D.Edward和甲骨文(1977),以及荷兰的博安(Baan,1978)。这些公司里除了前面的甲骨文外都是通过为企业的某一个业务领域提供软件服务发展起来的。
思爱普的5位创始人都来自IBM德国。这些人在给使用IBM大型机的德国企业开发相应的财会软件时发现这些软件其实大同小异,于是萌发了使用标准化软件模块的想法。1972年由于IBM德国内部人事调整引起部分员工的不满,这5个人先后辞职共同创建了思爱普。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思爱普的两代主打产品R/1和R/2都是给IBM大型机提供会计和财务应用软件[39]。80年代企业生产管理软件开始向服务中小企业方向发展,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将销售、财务、采购和生产控制联系在一起,而实现这些功能的是不同的软件,于是一个名为J.D.Edward的公司在为面向中小用户的IBM S/38小型机开发MRP软件时,开始将上述功能和MRP原有的生产资源管理功能整合在一起,并添加了模拟和预测功能,这就是后来的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 II)[28]。随后J.D.Edward在1985年在S/38的后一代机型AS/400上继续开发MRP II系统软件,成为当时最领先的系统开发商。荷兰的Baan则开发出了基于UNIX系统和DEC的VAX小型机的企业管理系统。1987年以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主的PeopleSoft创立。至此包括思爱普、IBM、J.D.Edward、Baan、PeopleSoft、甲骨文在内的主要企业软件生产商所推出的软件已经能够涵盖企业的所有基本功能。
1990年前后随着以MRP II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的普及以及新平台的升级完毕,物料清单与库存数据的不准确性成为系统效率提升的新瓶颈。这主要是因为MRP II系统没有和仓储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系统更紧密地耦合在一起造成的。而思爱普和甲骨文等软件公司还没有一套能够整合所有这些功能的大型软件。于是高德纳信息产业咨询公司(Gartner)在1990年的一份预测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将企业各种功能部门的需求模块化,然后可以动态地整合到一起的大型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的构想,这就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40]出现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下,这些原先活跃在各自领域的公司开始纷纷通过系统延伸和并购来提供整体的ERP解决方案。
1990年,伴随着资源规划系统思想出现的企业管理革新潮流是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ERP和BPR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前者是从技术管理效率角度出发提出整合信息技术资源,而后者则是从公司业务流程角度出发,提出重整企业陈旧的业务流程,让新的业务流程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高效率。后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冲击,随着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有竞争力的日本产品冲击美国市场,美国的很多公司意识到了差距,开始反思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业务流程上与日本公司竞争。
我们可以通过福特公司和MBL人寿保险公司两个例子来看一下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41]。福特公司的账务处理部有500多名员工。这个部门主要负责核对从采购部、材料管理部和供货商三个地方发来的货物清单和账单。采购部需要将要采购材料清单发给供货商并在账务处理部备案。供货商将材料运出后,需要将材料发票交给账务处理部。材料管理部收到材料后需要将收到的材料清单发给账务处理部核对。账务处理部收到三方发来的清单和发票并核对无误后,才能付款给供货商。
福特公司研究业务流程重组时发现日本马自达公司的账务处理部只需要5名员工来做这些事情。虽然福特公司比马自达公司的规模要大,但如果按马自达公司的业务流程运行,这个部门只需要100名员工就足够了。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账务处理部员工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对比和处理清单上。很多清单错误是在抄送过程中出现的。一旦有了错误,就需有专门的人去查找,效率就低了。发现原因后,福特公司进行了业务流程重组,要求采购部门将要采购材料清单除了发给供货商之外,不再抄送到账务处理部,而是输入到数据库中。当材料管理部从供货商那里收到材料后,首先通过数据库的订购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没有错误就在数据库中确认收到(否则将货物退给供货商)。而账务处理部则通过数据库处理确认的订单,并付款给供货商。
这一改进后的业务流程不仅避免了抄送错误,而且提高了查对效率。因为以往在核对材料清单时需要核查14个输入部分,而核查数据库存储的订单,只需比较零件号码、订购数量和供货商代码就可以了。这一重组不但使得福特公司的账务处理部的雇员人数降低了75%,而且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MBL人寿保险公司的流程重组给人的启示更多。在业务流程重组之前每一份MBL的客户保险审批都需要经过30多个步骤、5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和至少19个审批人员的介入。虽然审批一份保险合同的时间只需要不到一天,但因为手续多,整个流程走下来往往需要5~25天,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交接上。为了提高效率,MBL进行了流程重组,它打破了以往部门之间的壁垒,设立了项目经理的新位置。项目经理包揽以前各部门在处理申请时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包括检查信用、报价、费率确定和承保等。这一举措将每份保险申请的处理时间减少到4个小时,整个审批周期缩短为2~5天。
为什么一个身兼数职的项目经理的效率要比以前的部门分工批量处理的效率高呢?计算机信息技术显然又一次起到了关键作用。个人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在企业中的普及使得每个企业白领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大大提高。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雇员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数据库所提供的专业信息(比如申请人的信用、报价计算等)。很多以往需要人工计算的专业数据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这就使得以往专业分工和批量处理所带来的规模效率开始低于项目经理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效率。对MBL公司而言,这一业务流程重组不但削减掉100多个审批人员的位置,还可以处理超过以往两倍的保险申请数量。
在推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起到了关键作用。1990年该学院的教授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和詹姆斯·肖特(James Short)在斯隆管理评论和原先供职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哈默(Michael Hamm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成为业务流程重组的经典[41,42]。前者着重理论和操作,比较干涩。后者因为行文生动、案例有说服力,而更加广为流传。
在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同一领域里一个公司摸索出的好的业务流程会自然而然地被同一领域的其他公司所效仿。ERP提供商也不断地把新的业务流程理念融汇到其升级后的软件系统中。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和采用资源软件整合企业的运营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初同时展开。思爱普在将企业流程模块化和动态调整功能方面做得较为成功。1992年思爱普推出的三代ERP软件R/3不仅可以在微软视窗和UNIX系统上运行,还配备有1100多种不同的企业业务流程最佳匹配方案供用户选择。当一个公司安装思爱普的ERP系统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流程需要选择不同的参数来使用其对应的最佳方案[29]。
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运动在1995年达到巅峰。ERP系统因为解决千年虫和欧元问题的需要在北美和欧洲被企业大量引进的势头又持续了两三年,直到1998年才达到巅峰。由于ERP的引进与企业流程耦合的复杂性很高,使得很多公司需要付出从ERP系统软件提供商那里购买整个系统软件成本的3~7倍多的投入来安装一个系统[43]。如此高的安装成本使得规划系统软件的安装咨询本身成为一个行业。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ERP经过短暂的低谷,开始以互联网为依托,整合企业的前后端外延,包括与供应商的系统联结和与客户的关系处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后者成为2000年后ERP发展的重要方向[44]。2000年除了Baan因为虚报营业收入丑闻而逐渐落伍被英国的英维斯(Invensys)收购外,剩下的四大ERP公司按市场规模由大到小依次为思爱普、甲骨文、仁科(PeopleSoft)和J.D.Edwards。(www.daowen.com)
由于面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市场紧缩压力,在市场份额中排名靠后的PeopleSoft和J.D.Edwards首先谋求合并以对抗思爱普和甲骨文。PeopleSoft的ERP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强,而J.D.Edwards的ERP在生产、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优势,所以这两家公司的合并是个合理的策略。2003年6月2号两家公司宣布合并消息后引起了甲骨文公司的注意。4天后的6月2号甲骨文公司宣布要从公开市场上收购PeopleSoft,从而可以与思爱普展开更有力的竞争。PeopleSoft和J.D.Edwards在2003年8月份完成合并后成为新的PeopleSoft公司。甲骨文则在2005年1月完成了对PeopleSoft的收购,尽管该收购在美国和欧洲一度受到涉嫌垄断的质疑。就这样至此经过一轮将近3年的整合,ERP市场只剩下了两个竞争对手——思爱普和甲骨文[45]。
美国的大中型企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化和90年代的业务流程重整和企业资源统一规划之后,在设计生产效率和市场反应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够成功地走过这一系列信息革新的公司脱胎换骨,拥有了新的竞争平台,为下一轮互联网竞争做好了准备。而没能成功转型的企业则消失在历史的旋涡中,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只有能够驾驭这股洪流的公司才能在后面的竞争中继续生存下来[46]。
[1]当时的软件营销手段是先描述产品,获得合同后,再进行生产,所以艾伦和盖茨在向罗伯茨推销BASIC编译器时,并非有意欺诈。另外,在牛郎星的软件设计中没有配备操作系统,BASIC编译器可以不依靠操作系统而独立运行。
[2]Pertec试图通过收购MITS以及BASIC编译器来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但是Pertec推出的产品没能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站住脚,几年后公司也被收购。
[3]MOS Technology是1969年成立的一个为得州仪器提供计算器芯片的小公司。1970年得州仪器改变了生产策略,不再需要MOS的产品,MOS不得不转为给雅达利的乒乓游戏机生产芯片。后来4名摩托罗拉6800芯片设计师因为公司拒绝设计更廉价和性能更好的芯片而导致与管理层意见不和辞职,随后加盟MOS。MOS于是开始生产6500系列芯片,并成为苹果计算机和任天堂游戏机的芯片提供商。1976年,MOS被康茂达公司收购。
[4]在领养协议上,他的生母要求收养人必须是本科学历以上,并且保证资助乔布斯长大后也接受大学本科教育。但事与愿违,本来愿意收养的一对律师夫妇在孩子生下后改变了主意,于是只好由一对只有高中文化的夫妇来收养。尽管如此,在乔布斯生母的坚持下,他们保证给乔布斯积攒大学教育的费用。
[5]盖茨也参加了门洛帕克的自制计算机俱乐部,并在俱乐部上为自己的BASIC编译器做了宣传,但当他后来发现他的编译器软件被免费复制传播时,非常生气地写了一封公开信,来解释为什么软件不应该是免费的。乔布斯的想法跟盖茨的想法不谋而合。
[6]后来数字研究公司与另外一个小公司结盟,开始捆绑销售CP/M和另一版本的BASIC。微软也使用了一款由UNIX改装的操作系统。
[7]得克萨斯州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电子技术的研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直到后来地处加州的英特尔等公司的崛起。关于SWTPC公司的计算机和它的历史,请看:http://www.swtpc.com/mholley/History/SWTPC_History.htm。
[8]此人是英特尔公司前公关总裁,曾经组织了“Operation Rush”的广告行动,也就是后来英特尔公司著名的“Intel Inside”标识的市场策划。
[9]VisiCalc是哈佛商学院MBA学生丹·布利克林(Dan Bricklin)和罗伯特·弗兰克斯东(Robert M.Frankston)在1978到1979年设计的电子制表软件。布利克林是该软件的主要设计人。他们两人在商学院校友丹·福尔斯查(Dan Fylstra)的资助下成立了软件公司来研发和营销VisiCalc。最初的VisiCalc是在苹果二号计算机上开发的,后来VisiCalc的出现和流行启发了后来包括莲花公司的Lotus 1-2-3以及微软的Excel等在内的更灵活的电子制表软件的设计。有关VisiCalc的出现历史详情,可以参考布利克林的网站:http://www.bricklin.com/history/sai.htm。
[10]尽管盖茨的母亲曾经和IBM的高管同在美国的一个慈善组织(United Way)担任过董事会董事,熟悉美国公司决策程序的人都清楚,像IBM PC的软件这样的技术决定并不是公司高管愿意或者应该干预的。这里介绍的决策过程是IBM官方网站给出的。尽管在具体细节上可能每个当事人的回忆有所不同,比如2004年《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对此进行过一些评论,但大体的过程应该就是如此。
[11]1981年8月IBM PC问世之前的两个星期,微软以5万美元的价格把DOS的全部拥有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手里买了过来,这笔交易后来被称为“世纪交易”。很多媒体将其渲染成微软在这笔交易中故意压低价格,从中占了大便宜。事实上,当时盖茨并没有预测到IBM PC能够如此畅销,以及它的兼容机能够在几年后彻底垄断个人计算机市场。盖茨购买DOS的拥有权主要是为了避免后来的版权纠纷。
[12]因为上述先天不足,这一款DOS功能极其有限,导致后来在这之上的应用程序不得不自行开发很多功能来弥补其不足,其中最大的不是就是其640KB的内存限制,后来微软升级视窗系统时为了向后兼容不得不继续受其影响。
[13]AT机型使用了英特尔的286微处理器,主要配置包括20MB硬盘和5.25英寸的软驱。主板带有电池,可以支持时钟,同时支持8位和16位扩展卡。AT机型的带有移动光标和锁定数码输入功能的小键盘设计是我们今天还一直使用的键盘标准设计。
[14]盖茨可能是最早意识到并利用这一机会的企业家之一,他在给IBM提供BASIC编译器以及操作系统(PC DOS)时坚持以授权使用而不是被IBM买断方式提供,这样微软可以将同样的软件以微软的版权(MS DOS)提供给其他计算机生产商,这一举措让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上占据了主动地位。所以到了后来,虽然操作系统并没有让微软赚多少钱,但凭借着对操作系统的掌控,微软办公软件占据了几乎整个办公软件市场,成为微软后来几十年的主要收入来源。
[15]斯科特不久被董事会辞退。乔布斯一开始想请负责IBM个人计算机开发的埃斯特利奇来苹果做新总裁,但被拒绝。于是通过猎头公司把当时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挖了过来。
[16]最早提议并负责研制麦金塔计算机的拉斯金用加拿大和美国最常见的一种红苹果的名字(McIntosh)为该计算机起名,为了避免与已经存在的一家公司重名,他将其拼写改为Macintosh。
[17]乔布斯在1983年秋季的苹果公司产品展示会上展示了麦金塔计算机。西方世界的一本流行的青少年必读小说的名字恰好是《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这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政治讽刺小说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极权主义社会。该小说后来被拍摄成同名电影。乔布斯为了宣传麦金塔,请了广告公司设计了后来成为广告史经典的麦金塔1984广告。广告在蓝灰色调中开始,一条行进中的工人队伍正在通过一条由一系列电幕监视的隧道。打扮像一个田径运动员的无名女主角开始出现。她身穿鲜橙色的运动短裤和一件印有麦金塔计算机图片的白色背心,手持一把大锤子,在警卫的追捕下,她把锤子投向正在显示着集权者头像和进行“统一思想”讲话的大屏幕,就在集权者宣布:“我们将会获胜!”时,锤子击中屏幕,在一阵光线和烟雾中,屏幕摧毁。随后,画面中出现一段文字和旁白:“在1月24日,苹果公司将推出麦金塔计算机。您会看到1984为何不会像‘1984’。”最后屏幕上出现苹果商标。
[18]凯鹏华盈此时还只有两个合伙人克莱纳和帕金斯,所以公司名称为Kleiner&Perkins。康柏公司获得的第一笔150万美元投资中,资方占公司股权的55%,三个创始人共占20%,其余员工占25%,一开始公司的名字为Gateway Technology Inc.。
[19]IBM在个人计算机的产品说明书中带有BIOS ROM的全部代码。但是如果直接使用这一代码或者是略加修改就使用,就会违反IBM的版权,从而引起法律纠纷,有些公司就是因为这一原因而被IBM起诉。康柏在处理这一问题上非常专业,它雇用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律师来指导反编译工作。最初它雇用来进行反编译的软件工程师,因为在接收到买来的IBM计算机后看过了源代码而不得不退出编程工作。
[20]新的公司名称“Compaq”在英文里是“兼容”(Compatibility)与“质量”(Qaulity)两个英文单词的合写。
[21]其他7家公司分别为AST Research、爱普生美国公司、NEC、Olivetti、坦迪、Wyse和Zenith。
[22]与16位的286相比,386芯片采用了32位的新标准,在芯片中设计了高速缓存来解决从内存向微处理器传输数据时速度过慢的问题。位的增加使得运算速度更快,并使得内存容量可以达到4GB,这使得个人计算机可以运行更为复杂的软件。此外,为了支持更有效率的浮点运算,英特尔还设计了386的一个辅助微处理器387来与386配对使用。
[23]此时,IBM原先的精通技术的个人计算机项目负责人埃斯特利奇不幸在一次飞机事故中丧命。而主要擅长管理的洛开始负责该项目。洛在个人计算机的技术方面不够精通。
[24]同乔布斯一样,盖茨曾经参观过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并非常看好该中心的图形操作系统界面。当微软为麦金塔开发文档编辑以及电子制表软件时,麦金塔的图形操作界面的优势更加坚定了盖茨对这一发展方向的信心。自1984年起,微软开始开发自己的图形界面视窗操作系统。盖茨曾经建议IBM的OS/2也使用图形操作系统界面,但IBM并没有采纳盖茨的建议。苹果公司曾经因为视窗操作系统抄袭了麦金塔操作系统而跟微软打官司,声称微软抄袭,盖茨在法庭上辩称,我们其实都是抄袭了施乐,苹果后来败诉。
[25]这是苹果公司第二次转换苹果计算机所采用的微处理器系列。2006年2月苹果公司又进行了第三次转换,改为使用英特尔系列。
[26]ACID是指传统关系数据库在数据操作过程中必须同时保证操作的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这四大特性是关系数据库支持银行转账以及其他不可分割的数据库交易逻辑操作的基本要求。
[27]塞贝斯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直到1992年甲骨文7.0版的推出才告结束。1994年赛贝思收购了拥有PowerBuilder开发环境的Powersoft公司,并进入移动市场。2010年,该公司被思爱普收购,成为思爱普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28]MRP II可以看作在MRP的基础上将生产材料的控制从生产控制环节扩展到采购和销售环节。由于使用了模拟和预测功能,MRP II可以让企业做中长期预测,从而对生产能力做适当调整。这弥补了MRP系统只能做短期预测的不足。
[29]ERP软件公司在企业流程重组运动中起到了开发、收集和整合优秀的企业业务流程,并同时传播给其他企业的作用。对于在业务流程上相对落后的企业来说,成功地购买和安装ERP系统可以提高其竞争力,但对业务流程的调整不充分往往使得ERP的实施无法落到实处,导致最终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