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硕果仅存:乔布斯的麦金塔计算机故事

硕果仅存:乔布斯的麦金塔计算机故事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一设计思想因为受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微处理器以及内存性能限制而无法在启动时全面运行而迟迟未能成功推出。这一举措增加了苹果公司对微软软件的依赖程度。遗憾的是,此时乔布斯因为与苹果公司总裁斯卡里的矛盾和麦金塔计算机销量的前期下滑而在1985年9月就被挤出了苹果公司。苹果麦金塔和IBM PC不仅仅是品牌的不同,也代表了产业革命后生产分工的高度分化所引发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两种不同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方式。

硕果仅存:乔布斯的麦金塔计算机故事

在IBM推出个人计算机之后个人计算机市场开始了一番重新洗牌。1984年在竞争压力下,坦迪公司转为生产IBM PC兼容机Tandy 1000。康茂达和雅达利则转入以游戏机为主的非主流个人计算机领域。个人计算机市场只剩下两种不同的计算机类型,一种是IBM PC和它的各种兼容机品牌,另一种是苹果公司的麦金塔。

1979年的苹果公司在取得了苹果二号的市场成功之后,同时进行了三个未来机型的开发项目,它们分别是苹果三号、丽萨(Lisa)和麦金塔(Macintosh)。乔布斯一开始负责丽萨的研发,后来因为与当时的总裁麦克·斯科特(Mike Scott)不合被调离了该项目[15]。失望之余他直接接手了杰夫·拉斯金(Jeff Raskin)的麦金塔(Macintosh)项目,想通过这个项目和丽萨一比高低[16]

麦金塔的最初定位是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的低价位普及型计算机。但乔布斯敦促拉斯金不要一味关注低价位,应该把目标定位为设计出最好的产品。在乔布斯的介入下,麦金塔的微处理器从一开始的摩托罗拉6809升级为68000。1979年年末,乔布斯借施乐公司希望购买苹果公司股份的机会参观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被其图形界面和鼠标等创新技术深深震撼。回来后他陆续从施乐公司挖来了负责这些技术的工程师,开始研发装配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丽萨。当从拉斯金那里接手麦金塔后,乔布斯决心要把麦金塔研制成超过丽萨的用鼠标驱动的具有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施乐公司给乔布斯展示的图形界面其实在很多地方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但在乔布斯的压力下麦金塔设计团队却将所有的功能都开发了出来并在1984年进入大众市场[17]

尽管麦金塔的设计很成功但在1984年上市之初因为缺乏IBM那样的影响力而无法赢得更多的软件商来为其编写程序,结果随机只附带了两个应用程序,MacWrite和MacPaint。因为缺少足够的应用程序,麦金塔的销量在经历了短暂的上升后出现下滑。乔布斯迫切希望通过商用文档编辑和电子制表软件来促进麦金塔计算机的销售

一开始乔布斯把宝押在莲花公司的Jazz软件上面。莲花公司的创始人米切尔·卡波(Mitchell Kapor)受到VisiCalc的启发和另一个程序员乔纳森·萨奇(Jonathan Sachs)在1982年开发出了功能更加先进的电子制表软件Lotus1-2-3。尽管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个人计算机品牌,但是莲花公司把IBM PC的DOS操作系统作为主要的软件平台,通过集中精力优化编码和提高运行速度在1983年上市后很快取代VisiCalc成为最流行的电子制表软件,被包括IBM PC和苹果二号在内的各种个人计算机所采用。莲花公司也超过微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Lotus1-2-3取得市场成功后,莲花公司开始尝试开发综合办公软件,这就是融合文档编辑、电子制表、演示稿和数据库于一体的Jazz软件。不过,在设计架构时卡波采取了将所有这些功能软件整合到一个平台的方式。当用户使用时,一旦平台被启动后就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转换。但是这一设计思想因为受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微处理器以及内存性能限制而无法在启动时全面运行而迟迟未能成功推出。(www.daowen.com)

微软在1982年也曾设计出一款名为MultiPlan的电子制表软件与VisiCalc竞争,但是盖茨也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他没有像莲花公司那样只专注DOS平台,而是把有限的开发精力分散到了众多的计算机平台上,所以尽管MultiPlan能够在IBM PC和苹果二号上运行,运行速度却远远低于Lotus1-2-3。面对电子制表软件的巨大市场潜力,盖茨决定重新开发一款新的电子制表软件,也就是后来的Excel。盖茨关于Excel的设计构想与卡波正好相反,他认为应该使Excel电子制表与当时微软已经有的Word文档编辑软件彼此独立,而不是捆绑在一起。当用户需要在这两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时,可以使用一个切换器(Switcher)来实现。这样可以避免过于臃肿的启动设计,从而避免了Jazz的设计困境。

在Jazz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盖茨说服了乔布斯在麦金塔计算机上使用微软的Excel。果然Excel 1.0和Word 1.0在1985年比Jazz提早几个月上市而且在麦金塔上的运行性能超过预期成为备受欢迎的一款软件。麦金塔计算机的销量也因为有了更多的应用程序而开始逐渐回升,最终成为苹果公司后来十多年的主打产品和收入来源。微软不仅在Excel 1.0上取得成功,而且成功说服苹果公司放弃了自身研发的MacBASIC转为采用MS-BASIC。这一举措增加了苹果公司对微软软件的依赖程度。遗憾的是,此时乔布斯因为与苹果公司总裁斯卡里的矛盾和麦金塔计算机销量的前期下滑而在1985年9月就被挤出了苹果公司。

苹果麦金塔和IBM PC不仅仅是品牌的不同,也代表了产业革命后生产分工的高度分化所引发的纵向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和横向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两种不同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方式。所谓纵向整合是指一个公司全面负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各个环节。而横向整合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从市场购买零部件集成出自己的产品。纵向整合一般采取的是封闭的设计标准来最大限度避免克隆产品的竞争,同时可以通过设计差异来提高销售价格。而纵向整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克隆产品的竞争,但是公司仍然可以通过控制标准、品牌效应和大规模采购的优势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事实上采取绝对的纵向或者横向整合策略的公司很少,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采取倾向于某一模式的混合方式。乔布斯在组织开发麦金塔计算机时,主要采用纵向整合策略,自己设计主板和软件操作系统,但并没有自己设计和生产微处理器和内存,也没有自己开发全部应用程序。IBM在生产第一台PC时从市场上获得了绝大部分硬件和软件,但仍然自己设计了计算机的硬件架构。

IBM PC的横向整合策略固然能够降低产品成本,如果控制和搭配得当的话也能够保证一定的产品质量,但是要想控制用户对产品的体验,纵向整合是更好的方法。乔布斯采取了纵向整合的方式来开发麦金塔计算机,并拒绝将其操作系统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从而较为有效地阻止了克隆产品的出现。用乔布斯的话说,他想把麦金塔设计成一个兼具艺术品位和家用电器方便易用特点的产品,这只有通过纵向整合来控制整个开发过程才能实现。在他看来IBM的开放架构方式会使计算机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历史证明他的这一策略在后来的随身听iPod、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系列中为苹果公司取得了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个人计算机市场正处在起步阶段,消费大众把性价比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情况下,IBM和其各种兼容计算机通过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价格不断下降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横向整合和公开架构在当时看来是一个更优的策略,为IBM赢得了宝贵的占领市场的时间。IBM PC价格与苹果二号差不多,但因为品牌优势很快就超过了后者的销量。IBM PC也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代名词。苹果公司的麦金塔虽然有着图形界面的优势,却因为价格昂贵而且软件不兼容造成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从1990到2000年间,苹果计算机的市场份额一直在2%~5%之间徘徊,并一度濒临破产。但是凭借着这不到10%的市场占有率苹果公司最终起死回生,在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的1997年开始推出新的iMac系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