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欧企业竞争:从Unidata到大型机研发技术

日欧企业竞争:从Unidata到大型机研发技术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为了共同抵御美国计算机公司对欧洲市场的占领,欧洲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西门子和法国的CII在1973年合资成立了Unidata公司来研制可以与IBM竞争的计算机系列。在计算机的商业化上,日本采取了通过政府资助让一批大公司联合研发的特有模式,而不是欧美的自由竞争模式。就这样,通过帮助阿姆达尔实现企业家梦想,日本企业成功地获得了大型机研发的关键技术,成为当时可以与美国公司在大型机市场进行竞争的主要对手。

日欧企业竞争:从Unidata到大型机研发技术

美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以及IBM在大型机市场上的成功引起了包括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在内的当时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注意。不过这些国家都没能形成与美国的计算机产业抗衡的公司。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缺乏在军事计算机研究上的大力度资金投入和一套像美国一样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军转民机制,结果欧洲各国在计算机发展初期就陆续在竞争中败给美国。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大型机占主导地位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在计算机的使用增长速度上一直遥遥领先,超过其他4个发达国家的计算机使用数量的总和。另外,美国计算机公司除了一直牢牢把握本国市场外,在欧洲的市场也占有绝对优势。只有日本通过比较有效的政府扶持政策能够发展一部分自己的计算机产业。

英国是欧洲计算机方面研制水平最高的国家。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的计算机专家曾经进行过密切的交流,而且英国在1943年为破译德国纳粹密码研制出的巨人密码破译机在结构设计上与ENIAC极为相似。战后的英国从1945年开始也进行了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图灵根据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的要求,设计出了比冯·诺依曼的EDVAC还要先进的包含子程序和内存栈的电子计算机架构。后来,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政府的资助下都进行了各自的计算机研制工作。不过这些努力只是为英国军方和研究机构提供有效的计算技术支持,并没有对商业市场产生影响。研究这些计算机的公司也一直把产品市场集中在科研和军事应用上,忽略了商业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虽然英国也出现了以商业市场为目标的计算机公司,但因为没有政府经费的支持无法在技术上与美国公司抗衡,往往是在研制出一代机型后发现已经落伍。于是当20世纪60年代商业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突然呈现指数增长时,英国政府发现英国的计算机公司在商业市场上已经无法与美国公司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竞争。

德国的计算机技术虽然在纳粹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但是二战后的德国政府无法在研制计算机的投入上与美国竞争,只是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对计算机研究进行了有限的投资。法国虽然没有研制军工计算机的限制,但是法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研制工作的重要性,直到美国为了减缓法国在原子弹研制方面的发展水平而限制计算机出口到法国时,才使得法国政府意识到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性,不过在研究经费投入能力上,以及在技术商业化上,法国与德国类似。这两个国家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意识到商业计算机市场的重要性,但都为时已晚。这就导致了美国计算机公司在这些国家的近乎长驱直入的市场占领。后来为了共同抵御美国计算机公司对欧洲市场的占领,欧洲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西门子和法国的CII在1973年合资成立了Unidata公司来研制可以与IBM竞争的计算机系列。不过由于策略失误,该公司在花费巨资后以失败告终。相比之下,日本公司在研发大型机的努力上由于机缘巧合,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8]。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像美国那样将计算机的研制通过军工项目进行,于是转为通过科研院所与大学合作研发。在计算机的商业化上,日本采取了通过政府资助让一批大公司联合研发的特有模式,而不是欧美的自由竞争模式。这一模式对日本比较适合,因为日本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是终身雇佣,所以员工流动性很低。只有通过大公司之间的联合研发,才能增加公司之间的新技术传播。另外,日本公司在保护本国计算机市场上也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政策。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点运气在里面,这就是日本人把负责IBM S/360研发的总工程师阿姆达尔(Amclahl)挖了过来。(www.daowen.com)

1952年,阿姆达尔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毕业后开始在IBM工作,后来在60年代主持研发了IBM S/360系列。1970年因为在未来大型机的研发方向上与IBM的管理层意见不合,他来到硅谷,试图筹集资金,成立自己的公司。在寻找风险投资无果的情况下,他联系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计算机公司富士。富士的管理层立即对阿姆达尔的计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久,通过日本政府的注资,富士公司获得了阿姆达尔在硅谷设立的新公司的20%的股份。1974年,阿姆达尔公司在日本设立了工厂,两年后,富士开始生产M系列大型机,也就是IBM S/370的兼容机。1980年年初,由于日本政府的企业联合研发政策,除了富士,日本的日立和NEC也开始生产类似的大型机。就这样,通过帮助阿姆达尔实现企业家梦想,日本企业成功地获得了大型机研发的关键技术,成为当时可以与美国公司在大型机市场进行竞争的主要对手。

欧洲三大电子公司联手创立的Unidata在1975年破产后,欧洲的主要电子技术公司纷纷开始联系日本公司,寻找合作机会。西门子通过与富士的合作,成为富士的M系列大型机的贴牌生产商(OEM)。英国、意大利、法国的主要电子技术公司也纷纷同富士、日立和NEC等公司以合作的方式获得了大型机技术。就这样,20世纪80年代初,IBM的商用大型机核心技术从日本传到了欧洲,不过这时以大型机为主的美国计算机市场的根基已经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IBM一统天下的计算机市场将被彻底打破,企业电子商务将度过大型机时代,开始向纵深发展,逐渐进入另一个美国东部重要的早期计算机公司DEC所引发的分布式计算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