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税务筹划的客观因素

税务筹划的客观因素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税收实践中,除了上述税收政策导向性的差异和“缺陷”,税收法律制度也会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各种纰漏,即真正的缺陷或不合理,如税法、条例、公告、通知等不配套,政策模糊、笼统,内容不完整等,这也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有利条件。

税务筹划的客观因素

税务筹划的主观动因并不意味着企业目的能够实现,要想使税务筹划变为现实,还必须具备某些客观条件。这里所说的客观条件是指税收制度的完善程度及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性、有效性。税收法制作为贯彻国家权力意志的杠杆,不可避免地会在其立法中体现国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导向意图,会在公平税负、税收中性的一般原则下渗透税收优惠政策,如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差异,不同产品税基的宽窄,税率的高低,不同行业、不同项目进项税额的抵扣办法,减税、免税、退税等。因税收的优惠政策而使同种税在实际执行中有所差异,造成了非完全统一的税收法制,无疑为企业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财行为,即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企业利用税收法制的差异或“缺陷”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税务筹划,如果仅从单纯的、静态的税收意义上说,的确有可能影响国家收入的相对增长,但这是短期的,因为税制的这些差异或“缺陷”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结构规模所做的能动的、有意识的优化调整,即力图通过倾斜的税收政策诱导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国家和政府的产业调整意图。从长远发展来看,对企业、对国家都是有利的,这是国家为将来取得更大的预期收益而支付的有限的先期成本。因此,企业利用税制的非完全同一性所实现的税负减轻,与其说是利用了税制的差异和“缺陷”,不如说是对税法意图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在税收实践中,除了上述税收政策导向性的差异和“缺陷”,税收法律制度也会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各种纰漏,即真正的缺陷或不合理,如税法、条例、公告、通知等不配套,政策模糊、笼统,内容不完整等,这也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此,不论国家基于维护其声誉、利益的目的而做出怎样的解释、结论,从理论上说,不能认为企业进行的税务筹划是不合法的,尽管它可能与国家税收立法意图相背离。国家只能不断努力完善税收法规制度、逐步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企业也应认识到,税务筹划应该尽可能地从长远考虑,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可能会招致更大的潜在损失。(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