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一是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魅力和吸引力,加深游客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平凉市要充分整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如中医药保健养生游、民俗文化巡礼游、生态休闲体验游等。二是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各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形成种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平凉文化旅游商品体系。加快研发生产“平凉必购”文化旅游产品,举办全市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鼓励、支持企业生产有平凉特色、有丰富内涵、有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举办全市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开展文化产品展销、民间文化艺术品展示及旅游商品贸易等活动。利用各级博物馆的特色藏品,依法开发制作仿制品、纪念币等旅游产品,加强市场推广,扩大销售量。支持研发苹果脆片、果蔬果酒、核桃(杏仁)露、蜂蜜酒等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绿色产品,开发富有特色的优势文化旅游养生产品。三是精心设计文化旅游线路。在道佛祈福游、养生康体游、避暑休闲游、寻根祭祖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教育游等6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探索和打造新型的、多样化的文化旅游线路。
2.培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培育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传承华夏源头养生文化,着力打造六张养生名片,充分发挥好养生协会作用,重点开发“十大产业”,推广“十大特优养生产品”“十大养生名宴”“十大养生小吃”“十大国医理疗术”“十大国医保健术”“十大运动养生”等品牌,确保2020年“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初具规模。依托灵台县朝那镇、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抓建一批文化特点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示范乡镇和乡村。大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和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平凉市中心城区完成南山公园、虎山公园、宝塔公园、泾河水上公园、柳湖公园、新区绿地公园、西郊文化广场和西新桥花坛等城市公园综合功能提升;县(区)完成古灵台·荆山公园、雷神峰公园、莲花湖公园、双凤山公园、紫荆山公园、成纪文化城等景区公园林带、绿道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意策划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建立节庆会展策划推介机制,深入发掘传统节庆、民俗庙会、商业会展等资源,培育一批品位高、体验性强、市场知名度高的节庆系列品牌。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重大节会。突出重点打造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带动办好西王母祭拜大典暨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皇甫谧中医针灸医学文化研讨会、平凉金果博览会、庄浪文化艺术节、华亭摄影家大PK等节会活动,扩大平凉市每年“一县一节庆,一县一特色”的活动影响力。三是打造文化旅游演艺精品。近年来,平凉市依托各地的历史文化传奇故事,积极编排创演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水准高且通俗易懂的文化演艺精品。运用3D、4D和数字模拟等高新技术,创新文化演艺精品表现形式和运作模式,进一步满足游客的文化娱乐需求。(www.daowen.com)
3.提高文化旅游商品的供给水平。一是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在市、县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并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专项资金,组织调动专门的人力物力进行文化旅游商品的研发,同时加强创意设计与文化生产企业的对接,大力促进文化旅游商品交流、展示和开发,研发制作一批融入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文化旅游商品,并争取每年推出一批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收藏性、便携性、馈赠性较强的新产品,形成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文化旅游商品供给体系。二是优化文化旅游商品结构。文化旅游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旅游商品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包括高、中、低三档商品是否合理全面发展以及种类结构是否合理平衡。从目前平凉市文化旅游商品的现状来看,商品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如最受市场欢迎的中档旅游商品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低下,商品种类单一、重复率高,等等。因此,必须加大开发特色鲜明和质量较高的中档旅游商品,回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开发富有地域特色和创意较高的文化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的种类。三是将现有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做大做强。依托华亭县安口镇百年陶瓷特色古镇,创新工艺流程,加快产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陶瓷艺术品产业。对国家和省市级“非遗”项目及陇东皮影、平凉剪纸、庄浪木雕、静宁挂毯、泾川陶塑、灵台木偶和宫灯、崇信彩灯以及文物复(仿)制品等工艺品生产进行引导和培育,利用现代化生产方式,注入新鲜元素,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民俗文化产业,扩大市场覆盖面,增加市场占有额,提高传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