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规划执行。强化规划在城镇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切实树立向规划要土地,向规划要资金,向规划要资源的理念,切实将以往的“建设主导型”向“规划主导型”转变。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平凉市城市总体规划,还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都需要进一步提炼,专项规划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以改善目前稍显庞杂重复的局面。规划一旦确定,就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例如开展规划宣传日、新媒体持续多重解读等方式,使普通民众认识和理解,并寻求支持和维护。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使规划上升为全市人民的意志,树立起权威性,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规划在实际中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
二是加强区域内的统筹协调,全面凸显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虽然平凉市城镇体系规划中涵盖中心城市、六县县城和所有乡镇,但就200多万人口和1万km2的“家底”而言,平凉市依然属于地广人稀区域。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城镇化资金需求大,所以摊子不宜铺得过大。因此,应正视平凉市城镇化发展中的内部不平衡性,进一步将资源集中于优势地区,而在发展空间不大的区域适当实施收缩和搁置战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平凉市的城镇化必须扭住中心城市这个龙头,首先将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美,发挥其资源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但中心城市目前体量过小,总体规模和整体风貌上与华亭、静宁、庄浪等县的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区域内的首位度不高,并且还面临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和缺陷。目前中心城市水资源承载量为60万人左右,因此未来需在外调水源上多下功夫,特别是促成白龙江引水工程,以从根本上突破城市发展壮大的瓶颈。此外,平凉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过高,而且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城市壮大的又一消极因素。要用合理的房价和收入、低廉的生活成本、稳定的治安、宜居的环境吸引人到平凉落户创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只有真正建成一座一定人口规模、一定承载能力、一定形貌品位的大城市,才能将市场、人才、资金、产业吸附和带动起来。
三是持续推进产城融合,突出商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就得使其有稳定的收入,来维持其在城市的基本生活,这就需要城市向居民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按照平凉市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岗位人员收入是固定的,工业企业和大型商业企业的进入壁垒相对较高,新增就业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平凉城市目前的状况下,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路子难以走通。平凉城市的自主创业和就业机会的增长点主要是以小型贸易和服务业为主体的零散商业活动,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的居民能够依靠自己的产出进行的经营活动,久之就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的本质应首先是商品的流转消费中心,商业对于城市的发展壮大起到基础性作用,对城市形塑的优化美化有根本促进,因此要使城市健康发展,必须破除贸易壁垒,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使城市商业繁荣发展。就当前而言,平凉市的商业环节过多,农贸市场等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贸市场也往往是城市里最脏乱差的地方,如中心城市的西新市场、三天门菜市场等,制约了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今后应加大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与百姓日用息息相关的市场活动载体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商业活动之中,以此为契机,探索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www.daowen.com)
四是坚决扭住全域旅游这一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在城市形象塑造、功能改善、品位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凉市依托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云崖寺等核心景区,全面进行全域旅游的目的地建设。将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载体和目标,这是对于平凉市城镇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中心城市应围绕旅游城市建设,各地应立足特色小镇建设,按照旅游城市的标准,全面改善平凉市外联交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加强引导,体现品质和特色,创造就业,加强开放和交流,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商业运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平凉城市品位。此外,要通过各种媒介载体,加大城市营销宣传力度,提升宣传质量,招徕世界各地人士来平凉旅游创业。虽然目前平凉城市的知名度不高,但城市的宣传效果是呈级数式放大的,只有通过不懈地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平凉,了解她的前生今生,欣赏她的独特魅力。经过量的积累,越过一个临界点,这座城市就会真正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喜爱。
五是着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用科学理念指导城镇化过程。资金来源问题是目前城镇化的根本制约因素之一。平凉市城镇化长期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造成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问题,不仅城镇化进程延滞,对财政也造成很大压力。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城市可经营的资源全部纳入政府投融资平台经营,增加城市运营收益,用收益来满足城市建设需要的资金。对于政府所能掌握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要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不使其收益白白流失。城市建设也要实施适度收缩战略,将有限资金用于“N通一平”,搞科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和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方面建设,对于超越发展阶段、对民生日用不迫切、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度不明显的项目要暂时搁置。此外,要明确目前平凉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长期依靠各项政策性贷款和公债的客观现状,在尽可能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的同时,要控制好债务风险,将眼前业绩和长远负担统筹考虑。加快推进陇东金融中心建设进度,为多元化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打造坚实的基础。培训和锻炼干部,使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特色小镇等理念深入人心,并将其贯彻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