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工业化稳步发展。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50.98亿元,居全省地州市第10位,同比增长3.8%,居于全省第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6.4%低2.6个百分点,比全省-1.5%高5.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84亿元,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4.3%,比1-11月提高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160.01亿元,同比增长14.2%、33.72亿元,增长7.4倍、15.32亿元,减亏23.0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回暖。亏损企业38户,亏损额9.55亿元,减亏2.53亿元,亏损面31.67%。
煤电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8.61亿元,增长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2.42%,其中1—12月,全市煤炭行业增加值26.04亿元,增长9.5%,电力行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7.5%。煤电行业5户重点企业除华明电力公司和中电建华亭电厂总产值下降外,其余3户华煤集团、华能平凉电厂、中水崇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产值分别增长50.52%、17.86%和3.03%,两大行业拉动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另外2户重点企业祁连山水泥公司和海螺水泥公司也分别增长21.16%、15.56%,7户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0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4.8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
2.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信息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平凉市近年来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邮电业务总量总体平稳增长,2017年达到30.17亿元,是2013年的2倍多,占地区GDP比重由2013年3.56%增加到2017年的7.76%,增长了4.2个百分点,比全国占比高了6.6个百分点,表明平凉信息化推进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76.66万户、83.61部/百人,146.23万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图4 2013—2017年平凉市邮电业务总量及其占地区GDP比重
注:根据平凉市2013—201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3.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四化”统筹的载体和支撑。平凉市坚持城乡统筹,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聚集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探索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引领、6县县城为支撑、重点小城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城镇人口由2013年68.94万人增加到2017年83.9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75万人,同时城镇化率也由33.04%增加到39.72%,年平均增长1.67%。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5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89元,增长5.4%,全市城镇就业26.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1%。城镇化的潜力和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明显,6县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www.daowen.com)
图5 2013—2017年平凉市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
注:根据平凉市2013—201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4.农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7.54亿元,居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第2位,同比增长4.8%,居于全省地州市第1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3.9%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5.4%低0.6个百分点。图6表明,平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2013年77.1亿元增加到2017年107.02亿元,5年时间增加了29.92亿元,增长了38.8%。一产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也由2013年22.5%增加到去年27.5%,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平凉市农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总动力2016年达到181.76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36.4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图6 2013—2017年平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及其占地区GDP比重
注:根据平凉市2013—201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