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愚公移山精神:当代愚公戴喜禄

愚公移山精神:当代愚公戴喜禄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表彰戴喜禄改造自然、致富家乡的“愚公移山”精神,1958年戴喜禄被东辽县评为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1959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连续10年进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1989年1月15日,“当代愚公”戴喜禄同志因病去世,东辽县委、县政府举行追悼大会。

愚公移山精神:当代愚公戴喜禄

戴喜禄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治山治水,改造自然,硬是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大架山村变成“聚宝盆”,连续10年进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成为当时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今日愚公”。

戴喜禄出生在辽宁省庄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扛活,起早贪黑,拼命干活,还是不能养家糊口。万般无奈,戴喜禄携带全家老小背井离乡,来到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落户。

1947年,大架山人民翻身得解放,进行土地改革,戴喜禄分得土地。大架山山地多,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农民生活贫穷。戴喜禄想,过去踩着人家的地走,现在党把土地分给咱,得好好干一场,非把这穷山沟彻底改变模样不可。

1949年,他带领全家扛镐头、铁锹在山上修起谷坊、蓄水池、顺水沟,在自家土地里摸索治山治水的经验。可是夏季里一场大雨,把这些工程一下子全都冲倒。祸不单行,他家房子也被洪水冲倒。看到全家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他心急如焚,但是并没有因此动摇他治山治水的意志。他顶着大雨去寻找治水规律。第二天,他把全家人领到山上,指着冲倒的谷坊说:“水是从上往下淌,光治山下不治山上,使多少劲也是白费。这回,咱们从上往下再重修!”

1954年夏天一场大暴雨,山地里谷坊有的又被冲垮。见此情景,戴喜禄瘫坐在地上。这时,他发现修在杨树、柳树根下的谷坊没有被冲毁,这使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于是他在谷坊边上插杨植柳,从辽宁庄河县买来果树栽种,想让大架山果树遍山坡,绿山流清水,陡坡变梯田。

戴喜禄的治山行动,乡邻们看着眼晕。一天,他在挖鱼鳞坑和顺水沟,邻里关切地说:“山沟这么大,哪百年才能治好哇,这不是白搭工吗?”戴喜禄说:“我这一辈子啊,真恐怕赶不上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子孙后代呢!再说,共产党领导咱们搞互助,我帮你、你帮我,我看不愁这个小沟治不好。”

戴喜禄带领全家年复一年治理他自家的地,经过7年不懈努力,终于使大沟长满树木,小沟育成良田,陡坡变梯田,秃山长满护坡草,砂土不下山,由土改时平均每垧产粮425公斤,增加到1400公斤,增收3倍多。他根据山水规律,把总结出的成功经验编出歌谣:“迎头水来不受伤,走来走去归一方,堵住土肥不下坡,蓄水池子修满坡。什么山来什么形,照着山形修工程。林果树木山上搬,为民造福造山川。”

1958年秋到1959年,辽河源人民公社先后7次组织 “大兵团”治理大架山。戴喜禄抓住人多力量大的有利时机,和公社、大队干部一起,带领群众苦战奋斗。他担任治理大架山“总工程师”。白天他爬山越岭搞规划,黑夜同社员一起参加夜战,天天带着饭盒风餐露宿,总是走在年轻人前面。一次他累病,社员们劝他休息几天。他说:“为实现毛主席山区园林化的指示,为大架山人民幸福,我就是累死也心甘情愿。”就这样,他和社员们一起披星戴月地战斗在大架山。(www.daowen.com)

1957年,劳动模范戴喜禄介绍经验。

1958年大队成立水土保护专业队,常年进行治山工作。戴喜禄和专业队员们风里来、雨里去,奋战在大架山上。每逢阴雨天,他不分昼夜地守在山上,防止工程被冲毁。他对专业队长说:“这些工程是人民的血汗,我们要保护好它,让它造福大架山人民。”

1959年,大队扩充水土保持专业队,旨在搞好水土工程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戴喜禄布置冬季采石打井的任务,为来年工程做准备,寻找石线。他不顾年老体弱,冒着刺骨寒风,脚踏厚厚冰雪,忍着寒腿疼痛,一步一步爬上大架山,直到在山顶找到裸露青石石线,他才欣喜地笑了。

戴喜禄带领专业队,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发展多种经营,在大架山上栽果树15000多株、养蚕20把。随着果树、牧草面积增加,养殖场由原来20箱蜜蜂增加到50箱:还充分利用果园空地种饲料,建起养猪场和养鸡场,修梯田110公顷(1.1平方千米)。戴喜禄经常说:“我原来治沟是为富家,现在治山是为富民,我们要把荒山变成宝山。”

1971年,73岁高龄的戴喜禄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架山虽然换上新装,但拉津河还时时吞噬着土地,不及时治理后患无穷。想要彻底改变大架山面貌,不仅要治山治川,还要治水。于是,他向党支部提出治理拉津河的建议。治理拉津河战役打响,戴喜禄白天在工地上指挥测量,夜里在大队考虑第二天的工程方案,整天整夜地想着治河的事情。春去秋来,治理拉津河增加土地面积30多公顷(0.3平方千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公顷(2平方千米),两岸洼地变成稳产高产田。

在戴喜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综合治理,大架山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达到“山水不进田、泥土不出田”,促进了粮食和多种经营生产的发展。1959年比1958年粮食产量增加31%,1969年跨“纲要”,1972年跨“黄河”,1975年越“长江”。到戴喜禄离休时,粮食亩产提高到522.5公斤,昔日栽果树结出果实年产量达5万多公斤。

为表彰戴喜禄改造自然、致富家乡的“愚公移山”精神,1958年戴喜禄被东辽县评为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1959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连续10年进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1989年1月15日, “当代愚公”戴喜禄同志因病去世,东辽县委、县政府举行追悼大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