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玉米种植模范刘登文:成功丰产方法揭秘

玉米种植模范刘登文:成功丰产方法揭秘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底,刘登文先后被西安市政府、辽东省政府授予“一级等劳动模范”称号,刘登文互助组也被县、省政府命名为“一等模范互助组”。在这次大会上,刘登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玉米丰产模范”称号,而且获得国务院奖给的一匹大红马。1976年1月1日,刘登文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东辽县人民医院,终年67岁。

玉米种植模范刘登文:成功丰产方法揭秘

刘登文(1909—1976年),1909年4月19日生于山东省寿张县刘庙。1923年随全家逃荒来到东丰县居住,曾给地主放过猪、扛过活、卖过菜,给砖窑主出过苦力。1938年携全家来到西安县钟道村泉眼屯(今东辽县安恕镇泉眼村)定居,靠给地主扛活、租种土地维持生活

1947年,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刘登文敢于反抗剥削,分田地讲公平。1948年2月土改运动结束时,刘登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县第一批农民党员。

1948年春,刘登文为了解决邻居缺牲畜、少农具、人力不足的问题,组织了6户农民、10个劳动力组成了“拉帮组”,又叫“插犋组”,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春耕生产。这个组被下乡检查指导工作的县委领导发现,引起极大重视。县委领导把这个组命名为“刘登文互助组”,西安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就这样诞生了。

刘登文为了办好这个组,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春耕、夏锄到秋收,都是先种别人的地、先铲别人的垅、先收别人的庄稼,把自己地里的活排在最后,而且还领导各户搞密植,多施肥、勤铲趟。秋后,这个组的土地比上一年多打1050公斤黄豆、1625公斤水稻、2625公斤高粱和125公斤线麻,每个劳动力除自己打的粮食外,还分了21尺布、575公斤粮食。

1949年春,刘登文互助组由6户增加到13户,在刘登文的带动下,泉眼村197户农民有161户组织了23个互助组。在生活中,刘登文发现李德明、寇振祥、王玉昌、陈正福没粮吃了,就主动地把自己家的粮食借给他们,正赶上青黄不接的时候,自己家却搅苞米糊充饥;发现寇振祥等人到了春天因没钱买布,还脱不下棉衣,就把自己家还没长大的猪卖了钱,给他们买来布,叫他们做衣服……由于刘登文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他多次被西安市(今辽源市)、辽东省政府请去在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辽东日报》也曾几次刊发刘登文的事迹。1949年底,刘登文先后被西安市政府、辽东省政府授予“一级等劳动模范”称号,刘登文互助组也被县、省政府命名为“一等模范互助组”。省政府奖给刘登文一头黄牛,奖给刘登文互助组一批新式农具(铲机、锄草机、脱粒机等),刘登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互助组。组员们劝刘登文说:“这头牛,你留下,就算我们送你的不行吗?”刘登文却说:“我是党员,不能那样做!”另外,那些农具,刘登文还主动借给别的组用。

全国玉米丰产模范 刘登文(www.daowen.com)

1950年冬,刘登文互助组成员关宝山去西安市里卖豆子,差400斤(200公斤)分量,求刘登文去给找账,可刘登文的老婆正要临产。刘登文为了关宝山、为了集体,马上进城帮助找账。因为刘登文不在家,没人挑水,他老婆上井台打水,在冰上滑倒,第二天因流产死去。大家都说:“不是进城找账,老婆怎么能死!”但刘登文从未抱怨过,一面照顾3个幼小的孩子,一面毫不松劲地领导他那个互助组。

1951年12月,刘登文曾随西安县民工队开赴临江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县政府和民工大队的表彰。

1952年,刘登文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这次大会上,刘登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玉米丰产模范”称号,而且获得国务院奖给的一匹大红马。刘登文将这匹马又交给互助组使用。

1954年后,刘登文被党组织调往李趟农业合作社任党支部书记;1956年又调回东辽县泉眼农业生产合作社任党支部书记;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刘登文主动申请回到泉眼大队第三生产队任队长,直到病逝。1975年12月,刘登文积劳成疾,住进了东辽县人民医院,辽源市和东辽县的党政领导曾多次前往看望。1976年1月1日,刘登文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东辽县人民医院,终年6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