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黄儒汉奉命随军北上来到东北,在西安县(今辽源市)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8年1月,中共西安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黄儒汉,将西安县委宣传队改名为“儒汉剧团”。
黄儒汉,1913年1月生于山东省聊城市斗虎屯堠崮村,少年时期在临清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十一中学。九一八事变以后,身为初中学生的黄儒汉耳闻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的罪行,深感侵略者可恨和当局政治腐败。1933年1月,黄儒汉因参加反对十一中学事务主任王一尘等人贪污的学潮被校方追索,被迫转到北京就学。在北京学习期间,仍同母校进步同学保持书信联系,不断介绍北京学生运动情况。1934年,黄儒汉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学第二年,北京爱国学生爆发一二·九救亡运动,黄儒汉组织罢课、示威游行。
1936年寒假,黄儒汉和姜冠山利用拜年机会见到沈笑石等同学,双方交谈抗日救亡活动的形势和任务,赞扬他们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革命行动,说“我们已经不是金兰之好朋友,而是战斗的同志了”。七七事变后,黄儒汉、沈笑石、姜冠山一起到陕西省西安城参加八路军。从此,黄儒汉随八路军转战南北,同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1938年10月底,黄儒汉先后在广东省连阳县特别支部担任书记,负责开辟连县、阳山、连山县党的工作。这是自1935年湘粤边工委和连州特支停止活动后,首次在连阳地区重建党组织。
1945年,黄儒汉奉命随军北上来到东北的沈阳。1946年2月,被东北局分配到梨东县(今石岭镇)任县委副书记兼县大队副政委,率领梨东县大队参加“二打四平”战役。5月,梨东县大队实行战略转移,黄儒汉率县大队入西安县坚持武装斗争。
1946年7月,黄儒汉被调到西安县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在武装斗争中,全面组织全县军民开展支前、扩军、剿匪和土地改革等工作。1947年,黄儒汉领导西安县北片的土改斗争。在这期间,土改工作队在建安乡固圉村试点时,遭到土匪武装的围攻。黄儒汉接到报告,立即率队前往剿匪,沉着指挥,身先士卒,击溃土匪,使土改工作队员无一人伤亡。
1947年6月,为巩固和发展东北根据地,加强解放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西安县委遵照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指派黄儒汉同志负责宣传工作,并担任县委宣传部部长。黄儒汉为了更好地在解放区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配合东北的解放战争和西安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决定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筹建西安县委宣传队。他选拔了4名干部,组成县委宣传队筹备组。经过近半个月的组织筹备,在县委和县大队中抽调了具有文艺特长的干部战士20多人,编为3个班,组成宣传队。6月底,西安县委宣传队正式成立,黄儒汉兼任宣传队政委,温和担任队长,李骥为副队长,毕春萌为第一指导员,关德彰为副指导员,队员25人,实行供给制,由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www.daowen.com)
西安县委宣传部长 黄儒汉(摄于1946年)
西安县委宣传队排演了《刘登文互助组》《蒸活人》《反奸除霸》《放下包袱》《唇亡齿寒》等多部小歌剧、话剧,深得群众喜爱。县委宣传队与各乡农民群众十分熟络,关系十分融洽。每逢春耕、秋收,黄儒汉都会带领他们组织农村生产互助,并配合县乡公安队、工作队抓捕汉奸、恶霸。黄儒汉结合共产党在东北的中心政策,以简单易懂的图文形式,开展各种民主改革的时事宣传,动员广大农民青年参加共产党的军队。
1948年1月17日,黄儒汉率队从小胡山剿匪回来后,驻扎在二道河子(今东辽县建安镇),准备召开一次剿匪成功宣传大会。这天早晨,在二道河子尚贤屯杨家大院门前,黄儒汉和西安县委书记张学柯,以及一些群众一起看剿匪行动获得的马匹。这时站在他们身边的一个民兵腰间的手榴弹突然冒出浓烟,黄儒汉见状忙用身子挡住张学柯,一声巨响,张学柯、黄儒汉倒在血泊之中。张学柯眼部重伤,黄儒汉头部被炸伤,血涌不止,伤势严重。第二天下午4点,经西安煤矿医院抢救无效,黄儒汉不幸牺牲,年仅35岁。
1948年1月,中共西安县委、县政府为黄儒汉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为纪念他在东北解放事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将他一手组织起来的“西安县委宣传队”更名为“儒汉剧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