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资源枯竭到经济转型的辽源城市

从资源枯竭到经济转型的辽源城市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辽源正式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年,辽源市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此外,辽源和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辽源矿务局本部在辽源,由于资源枯竭,新煤炭资源开采在外省市、税收缴在外地,而剥离的社会职能、职工及家属却留在辽源,使辽源市的社会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从资源枯竭到经济转型的辽源城市

2005年,辽源正式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年,辽源市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辽源市煤炭开采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辽源矿务局的西安竖井建设,在“一五”时期是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20世纪50年代,辽源煤炭产量是全国的1/29,1947—2007年累计生产煤炭2.2亿吨,上缴税收15亿元,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后期,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经济发展缓慢。

辽源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后,进入了停滞与资源枯竭阶段。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以本地区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及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因自然资源的锐减甚至枯竭而衰退的资源型城市。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有以煤炭、有色金属等为主的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44个,分布在我国19个省,共辖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领土面积的14.7%之多,涉及人口约4035万。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之一。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既普遍又严重,主要表现为失业人口多、地方财政困难、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几个方面。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重问题,经济转型是必然之举。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十六大以来,国家在多次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进行研讨和重点强调。2001年确立了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七大报告中均提出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这一重大课题;2007年末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2008年3月和2009年3月分两批公布了共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旨在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对策、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经验的借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从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实现产业转型、解决贫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辽源市煤炭资源的减少和逐步枯竭,长期以采掘业为主导产业的辽源市社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总量过小,使辽源市地方财政一直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由于辽源矿务局属于统配煤矿企业,实行“先生产后生活”的模式,致使矿区棚户区大面积存在,长期的煤炭开采不仅使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使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随着资源枯竭,矿山企业关闭破产,与采掘业相关的多数矿山地面企业、市属工业企业相继关闭,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失业问题突出。此外,辽源和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辽源矿务局本部在辽源,由于资源枯竭,新煤炭资源开采在外省市、税收缴在外地,而剥离的社会职能、职工及家属却留在辽源,使辽源市的社会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辽源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不断对辽源经济转型之路进行理论探索(www.daowen.com)

煤炭资源枯竭所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辽源市经济转型势在必行。2003年4月,辽源市被吉林省政府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试点城市;2005年5月,辽源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煤炭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2007年,国家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2008年,辽源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辽源市采取了扶植接续替代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国企改制、支持创业和促进就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经济转型措施,把新材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扶植,把新能源作为优势产业来培育,把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代表的健康产业、装备设备加工制造、冶金建材和轻纺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改造和提升,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社会保障能力得以提高,就业态势开始好转。相比较而言,辽源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外向度、产业关联度、集中度低,现代服务业、城市承载功能与快速扩张的经济不相适应,民营经济处于低水平的快速扩张状态,管理水平较差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面对被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双重战略机遇,辽源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抓住机遇,争取中央和省级政府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引导力度,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重点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强化产业内部联系等方面鼓励接续替代产业集群发展;以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强化投资拉动,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激活存量资本、产业资本,推进资产资本化、金融和金融工具创新、衍生产品利用,突破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从资金筹集到资本运作的转变;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优化人才结构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鼓励部分下岗劳动力向区域外转移,以有效解决转型企业职工再就业问题。同时,辽源各界人士、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展开诸多探讨,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把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作为加快发展主线,坚持一切发展思路围绕推进转型转变,一切发展措施都围绕推进转型进行,一切智慧力量都围绕推进转型积聚,一切资源要素都围绕推进转型整合,举全市之力抓转型,创造“辽源速度”。

在“十一五”期间,辽源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我市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确定了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工作转型的发展思路,引领辽源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6个接续替代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2009年7月,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的经济转型工作获得了一致好评。

辽源正处在夯实基础、聚合要素、做大总量的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影响的关键时期;处在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形势,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辽源有信心抓住机遇,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式下,统筹推进,创造辽源经济转型新跨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