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辽源试点农村包干包产到户政策

辽源试点农村包干包产到户政策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调整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措施。结合中央和地委政策研究室的调查和地区农村实际情况,从理论上作探讨,提高对包干到户性质的认识,抓住包干到户基本点。辽源地区“包干到户农村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座谈会”材料新的形势下,及时发现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及时合理调整解决。

辽源试点农村包干包产到户政策

1982年,辽源实施改革开放,生产经营方式首先从农村包干开始。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形势、新趋势,因势利导、积极稳妥、不断完善地进行农村生产责任制调整,形成以包干到户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辽源市委、市政府依据中央文件精神、省委有关部署,不断提高对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认识,探索农村包干到户。通过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调整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措施。包干到户将从山区向平原地区发展、从穷队向中间队和富裕队发展、从旱田向水田发展、从种植业包干向各业包干发展。

初期,对推行各种形式责任制时间,特别是对包干到户责任制形式,认识不完全一致。尽管这种责任制形式吸引力很大、群众较欢迎,但部分干部在思想上对包干到户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存在看不清、拿不准、信不过、不托底的顾虑,不能理直气壮地去搞。在那些群众要求搞包干到户十分强烈的地方,不能因势利导地把这种责任制搞起来。因此,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实地调研,按照群众意愿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解决领导干部、广大群众对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认识问题,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从思想上解决干部群众对包干到户的“五怕”问题,即一怕背离社会主义道路;二怕把握不住,把粮食产量搞下来;三怕影响多种经营的发展;四怕把多年攒下来的家底拆散了;五怕影响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领导小组采取因势利导、抛砖引玉、放手让群众搞包干到户的方式,引出对包干到户的正确认识和积极行动。深入理解包干到户责任制形式,认清包干到户的社会属性,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结合中央和地委政策研究室的调查和地区农村实际情况,从理论上作探讨,提高对包干到户性质的认识,抓住包干到户基本点。明确包干到户后,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准买卖、出租和转让。改变群众多年形成的认为集体劳动就是联合劳动,才是社会主义的印象。集体劳动、分散劳动只是一种劳动方式,包干到户虽然分散独立劳动,但是在生产计划上、土地使用上、产品分配上,仍然受着集体的制约和支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在产品分配上,包干到户与其他形式相比,利益更直接,方法更简便,更能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包干到户让部分勤劳的农民富得更快。从实践上看,实行包干到户,好处很多、吸引力很大。包干到户在生产上以国家、集体的控制协调与各个农户分散独立的劳动相结合,代替了过去不必要的集体劳动,避免了“瞎指挥”和“大帮哄”,让农民取得了较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以按承包产量分配的办法代替了按劳动日即工分分配的办法,避免了过去的吃大锅饭,克服了平均主义,较好地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经济实惠,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内部动力。

全市县乡镇加强领导,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认清包干到户不会离开社会主义的轨道。通过两年的包干到户实践,底子薄、产量低、收入少的穷社、穷队,搞包干到户效果十分显著。很多有名的穷社、穷队,包干到户实现1年大翻身。在辽河源公社包干到户中能够体会到“富裕队包干到户,致富路上迈新步”。51个中间队和富裕队包干到户后,出现了6个新突破,即粮豆总产增产三成多,总收入能增加43.8%,预计交商品粮比上年增长66.4%,公共积累可比上年提高32.2%,人均收入可增加85元,车马农具比上年成倍增加。可见,包干到户是一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的责任制形式。群众说:“包干到户,责任明确,方法简单,利益直接,干活自由,集没少赶,活没少干,亲戚没少走,粮食没少收。”

1985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明确部署,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存;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不带框框,不搞一刀切;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开创农业新局面的目的。调整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凡是大多数群众要求搞包干到户的,不论是贫困队还是富裕队,都要因势利导,放手包干到户,满足群众正当合理的要求。

各级党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本地的生产力水平、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群众的觉悟水平出发,选择符合群众意愿的、有利于发展的生产责任制形式,允许多种形式并存,不带框子、不限比例。尊重群众意愿,严肃、认真、扎实、细致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不能简单从事、放任自流,要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妥善解决,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搞一哄而起、一风吹。决心要大,步子要稳,措施要实。统筹安排当前各项工作,防止顾此失彼。认清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是农村的中心工作。时间安排上,先抓打场送粮,搞好收益分配,抓住有利时机,抓紧治涝、秋翻、刨茬子,做好生产准备,集中精力抓好责任制的调整、完善工作。(www.daowen.com)

全党全民深入学习党的十二大精神。辽源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理解上级文件精神,不断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集中主要精力,切实抓紧抓好。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实际,反复学习中发〔1982〕1号文件以及省委召开的市地委农业书记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保证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的思想基础。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结合实际,编写通俗易懂的宣传提纲,供干部、群众学习宣传使用。认真抓好干部培训,使干部真正认识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的指导思想、政策、原则和方法步骤。

辽源地区“包干到户农村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座谈会”材料

新的形势下,及时发现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及时合理调整解决。政策实施中,发现搞包干到户的地方,有的承包产量定得偏低,有些农民光算自己的经济账,不愿调整增产措施多打粮食为国家多作贡献;有些承包户不执行国家计划,不完成派购、征购任务;还有的地方对集体财产和集体的多种经营处理不当,使集体事业受到损失。这些问题亟待很好地、妥善地加以解决。各市县的领导同志亲自带领机关有关部门深入下去搞好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的办法,以利调整、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几年时间,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落实生产责任制实践中虚心学习好的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涌现出了很多好典型,并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运用典型指导工作,将他们介绍的经验录音,发放到各个基层。在经验总结中,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肯定经验,又要找出问题,不断完善提高,起到典型的引路作用。如大队干部承包土地问题,因他们有补贴,就规定少包或不包,解决实践问题;有的搞包干到户的地方,对于生产队都管些什么、生产队干部给多少补贴作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总结,兴利除弊,不断完善。

随着农村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发展,着力抓好薄弱户,在薄弱队上做大量工作,把抓薄弱的重点由过去抓队转到抓户上。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做好登记造册,通过党员包户、干部带户、亲朋邻里帮户的办法,一方面抓好思想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一抓到底,不变不撒手,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完善贷款发放措施,由过去的贷款到队,改为贷款到户;粮食收购,过去是以队结算,调整为以户结算;生产资料的供应、化肥的投放,适应形势包干到户,做到合理使用。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发展,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各行各业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改进工作方法和具体措施,尽职尽责,逐步推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工作责任制,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