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期西安经济恢复:电力先行助力发展

初期西安经济恢复:电力先行助力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恢复初期,西安市的工业除煤矿和发电厂外,地方工业极为贫弱,只有十余家规模小、设备简陋的烧锅、油坊、磨米、服装缝纫、糕点等手工业作坊,生产力极为低下。安全经济发电日趋正规,较好地发挥了电力先行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动力基础。1948年,恢复生产的西安发电厂。

解放初期,西安市(今辽源市,下同)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重新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从1948年开始进入了经济恢复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安市民主政府经过1948年至1949年两年的艰苦奋斗,经过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政权的建设工作,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秩序得到了建立并巩固起来,不断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生产,为一个人民的新城市打下了政治、经济基础。

经济恢复初期,西安市的工业除煤矿和发电厂外,地方工业极为贫弱,只有十余家规模小、设备简陋的烧锅、油坊、磨米、服装缝纫、糕点手工业作坊,生产力极为低下。而这些微弱的地方工业经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大肆掠夺和破坏,有的倒闭,有的停业。煤矿、发电厂更是遭到严重的摧残,很多机器、厂房被炸毁,严重地影响了西安经济的正常运行。组织全市人民全力恢复经济,成为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迫不及待的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政权秩序的建立并巩固起来之后,西安市从1948年开始进行了经济恢复的建设工作。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以建立公私合作经济和国有经济,对守法的工商业者采取保护,以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政策,强调“克服困难,大力恢复生产,全力支援前线”的恢复经济的总方针,着手恢复与发展全市经济。

此时,东北的解放战争还在四平、沈阳、长春、吉林一带激烈地进行着。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西安市委对西安煤矿提出了必须加快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的紧急任务。西安煤矿最先投入到恢复生产的工作中,当时的口号是“长远打算,改进技术,大力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西安煤矿党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开导矿工归矿生产,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有偿生产。工人们逐渐回到了矿山,参加恢复生产工作。在恢复生产中,改进了劳动组织,实行劳动力的自由结合。对旧技职人员进行团结改造,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使出勤率由82%提高到92%。每工出煤效率由0.4吨提高到1.4吨。对塌陷积水坑道进行修复,改进管理,增加产量。与此同时,实行投标送炭制,鼓励工人快速送炭,并改横班制为竖班制,消除交接班中断生产和上班任务完不成推到下班的问题。在生产上实行支柱进掌合并工作法,在管理上实行定额管理,即定质、定量、定料、定员,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恢复,生产效率提高60%,质量比以前提高9%,材料消耗也大大减少。

1948年,全国工运会议提出“生产管理民主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得到煤矿工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生产不断发展,煤炭产量空前提高,由1947年的13.4万吨提高到69.4万吨。

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1949年开始了有计划的恢复建设工作,在“长远打算”方针指引下,引导生产步入正轨,提高回采率,延长坑口寿命,加强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产品质量,有计划地建设矿山,发展生产。同时,根据生产、恢复、发展三并重的方针,还成立了矿山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矿务局在全矿开展了“生产竞赛立功”运动,有力地调动了矿工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全矿有1499人立小功,205人立大功,28人立特等功,24名劳动模范,5名英雄人物。当月的生产总产量超过任务的40%。回采率由原来的20%至50%提高到75%至9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市委统一领导部署下,西安矿务局在全矿开展了向新中国献礼和创新纪录的群众运动。矿工的生产热情极为高涨,一个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争上游的热潮迅速掀起。矿工精神大振,生产纪录不断刷新,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1950年,全矿煤产量达150万吨,比解放初期1947年的产量增长十几倍,并由原来靠国家补贴,变为向国家上缴利润。西安煤矿胜利地完成了煤炭工业的恢复任务,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西安煤矿恢复生产的同时,西安发电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工作。西安发电厂收复后,自行维持生产,1947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接管的当时,供电区各送电线路多被破坏,供电范围仅限于煤矿与西安街的两条线。随着恢复工作的开展,西安发电厂先后对辽开线(西安至西丰一段)、辽夹线和辽梅线进行了修复送电;1948年,又对辽开线的西丰至开原段和辽四线进行修复送电。解放以前,西安发电厂是一个补助水力发电不足的辅助电厂,仅有的机器设备陈旧,木制的给水沟房和喷水池已腐烂。为保证安全发供电,西安发电厂1948年补修了两座冷却水塔,改修了运输炉灰设备,新建了电气、机修、计器修理室和木工室,1949年恢复与丰满水电站并列送电。同时,又新建了化验室,修复冷却水池一座。1949年,厂内设了2个变电所,供电区共6条线路,发电能力达73642千瓦,比1947年的发电量增加1倍。经过恢复整顿,到1949年,西安发电厂成为东北电力网中的中型火力发电厂之一,是东北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动力工业部门。

1950年,为供应生产和生活更多的动力,电厂竭尽全力安全经济发电。当年发电70363千瓦,超额5.8%,完成全年发电任务。煤耗比计划降低0.323公斤/千瓦时,为国家节省煤2263吨。

1951年,工厂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经济发电,发动全厂职工开展了伟大的增产节约运动,动员广大职工开展了小指标竞赛活动。全厂职工人人动脑筋、找窍门、提合理化建议,改进技术、改进设备、提高效率,安全经济发供电。因此,1951年又取得了发电88555千瓦的好成绩,超过了1950发电量的25%。煤耗由最高时期的0.903公斤/千瓦时,降低到0.817公斤/千瓦时,为国家节约煤797吨。安全经济发电日趋正规,较好地发挥了电力先行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动力基础。(www.daowen.com)

1948年,恢复生产的西安发电厂。

在煤矿和电力两个重要工业恢复生产的同时,西安市其他地方工业也在恢复生产中。西安市委推行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方针,使地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重组了几家大的烧锅作坊,建立新兴、新荣2个烧锅油坊。1949年新兴改为油酒厂,新荣改为粮米加工厂,新建了肥皂厂、皮革厂。

1948年冬到1949年春,全市工业进行了调整,组织了合营,建立西安市企业公司。公司设有粮食、油酒加工、染织和铁工加工等部门,以后又增设缫丝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了生产。地方工业发展迅速,以1949年产值为100计算,到1950年为309.3,1951年为354.2,1952年一跃增长到616.3。

1952年,西安市新建了染料厂、造纸厂、修配厂、陶瓷厂等工厂。除新建的工厂外,原有工厂也进行了修复和扩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就比1949年增加了22倍。城市职工就业人数迅速增加,职工人数从169人增加到1154人,地方工业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西安的私营工业历史较为久远,行业众多,但复杂而分散,粮食加工行业比重最大。到1950年止,全市行业有30多个,经营范围有简单的机械制造修理、建筑材料、制油、碾米、食品及其他小手工业,在支援解放战争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西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私营工业。国营经济对私营工业实行加工订货,单从1950年计算,农具的订货达20多万元,粮米加工近1000公斤,服装棉衣加工6000套,帮助私营工业渡过了生产上的困难时期。在加工订货中,对于资本家出现的投机取巧、损人利己行为给予了限制。对于生产能力远超国家计划和市场加工需要的油米加工业,为防止盲目发展,动员转业,让他们从事别的生产。对于那些经营不利于国计民生或不为人民所需的迷信行业,动员他们转业或停业。组织部分资金下乡,购销农村土特产品,使他们的经营转为为人民生产生活物资需要服务。对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给予适当的安排和扶持。

随着经济的不断恢复,城乡物资交流活跃,群众购买力在不断提高,私营工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私营工业中,碾米业为最大。1950年上半年,碾米业户数就有69户,占整个私营工业的7%,职工人数242人,占整个私营工业职工人数的12%,产值占22.6%。动力设备更为私营工业之首,占全市私营工业的66.4%。其次是制油和酿造业两个行业的生产总额,占全市私营工业生产总额的4%。

随着地方工业的发展和合作社经济的壮大,全市经济逐渐走上了有计划发展的轨道。私营工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产品的重叠受到了限制和淘汰。尤其是私营工业中的碾米、制油、酿造和棉织与国营工业的生产发生了碰车,因此他们的产品逐渐为国营产品所代替。在整个的地方经营中,私营经济逐渐退出原先占有的显著地位。而其他的行业如绳麻、砖窑等行业经过国家的调整和安排,帮助他们组织了生产联营或分产联销,提高产品质量,使其得以发展,从而扭转了产品的积压和经营的亏损。私营工业产值下降,以1949年为100计算,1952年只有22.1。国营经济占据了领导地位,经济统筹发展逐步形成。

为了发展手工业,西安市从1950年开始组织了合作社,由原来的两个、社员26人,到1952年增加到16个合作社,社员发展为164人,相对的个体手工业则逐渐减少,即从1949年的843户、从业人员1458人,下降到1952年的469户、从业人员821人,从而取得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